中国网2月5日讯 近日,由由经济日报社、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导,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杂志社、食品与国家安全论坛组委会主办,以“新时代、新食品、新资源、新安全”为主题的第三届食品与国家安全陕西论坛暨陕西省食品安全与信用建设大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
与会人士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共同探讨了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围绕陕西省食品安全相关的农产品上行 、互联网、物流快递、技术支持、数据服务、互联网+农业食品安全、信用建设、地方产业链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结合当下新经济形势,为2018年陕西食品安全建设提出了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巡视员、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胡恒洋;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原会长、中国绿色农业联盟主席刘连馥分别围绕“食品安全”话题进行主旨发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陕西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把握食品产业发展机遇。
刘连馥说,“十五年前首创的绿色农业概念,其目标是生产绿色的农产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最终实现美丽农村、快乐农业、幸福农民。如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频出,促进农村农业发展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同时他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引领食安产业转型升级,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来自马来西亚的巴洛克资本主席、巴洛克消费联盟主席,同时也是OIC国家合作组织贸易与商务经济发展筹备委员会主席玛琳娜表示,中国的安全食品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领域,中国食品走出国门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统一问题,也是这一领域都面临食品安全这一共同挑战。加强OIC国家与中国的食品安全合作是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未来将与中国多方面共同打通“食品安全大通道”,促进国际间食品贸易健康发展,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对于食品安全而言,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要求,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实现食品安全的精确治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数据是基础。
会上,来自艾润物联的集团总监刘杰,介绍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建设。同时,食品安全企业资质信用认证全国运营中心主任孙迪,以食品安全信用建设为题发表演讲,提出“强化信用建设体系”,并对食品安全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据介绍,食品安全企业资质信用认证旨在进一步联合多方机构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为完善和加强商务领域内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解决方案,从生产源头、加工、运输等多环节提供更可靠的覆盖食品安全全产业链的信用认证保障体系。对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企业进行资质信用认证,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群众权益;通过强化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诚信意识,让消费者有能力自主选择安全食品,实现优胜劣汰。只有食品安全的诚信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心、放心。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磅环节,食安城市与国际组织巴洛克消费联盟正式签署安全食品与海外食品安全业务战略协议,共同打造“食品安全大通道”,建立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玛琳娜表示,这次合作有利于中国的安全食品走向OIC成员国,将我国安全的食品推向国际,走向世界。
在食安大数据方面,在此次论坛中也有所建树。全国安全食品大数据推送平台正式发布。此次食安城市与艾润物联共同合作开启食品安全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加强食品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整合风险监测、监督抽检、监管等信息,实现数据能共享、产品可追溯、风险可研判。从大数据时代下透视食品安全问题,实现食品安全与大数据融合创新,探索“智慧食安”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