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食品中国>头条>

獐子岛扇贝迷局: 2017年预亏超5亿元

发布时间:2018-02-09 09:00:32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胡可璐  |  责任编辑:陈思
放大缩小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胡可璐)继2月5日复牌跌停后,獐子岛8日连续四跌停,截止发稿,股价报5.07元,公司总市值跌至36.05亿元。“扇贝去哪儿了”成为獐子岛2017年的反转剧。“扇贝跑了”、“扇贝回来了”、“扇贝又跑了”等说法成为坊间谈资,引发投资者质疑。2月5日,獐子岛发布《关于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的公告》对外披露,扇贝是被饿死的。

公告称,经海洋牧场研究中心分析,初步判断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公告还称,拟对107.16万亩海域成本为5.78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对24.3万亩海域成本为1.26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110.04万元,两项合计影响净利润6.29亿元,占公司2016年净利润的790%,全部计入2017年度损益。结合公司情况,预计公司2017年度净利润亏损。同时,底播虾夷扇贝业务可销售资源量大幅减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将给2018年度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压力。

此前,獐子岛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而在三季报中,獐子岛曾预计2017年净利润为9000万元至1.1亿元。

獐子岛披露,截至2017年末公司贷款余额30.43亿元,其中2018年到期流动资金贷款16.45亿元。本次存货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将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升高,初步静态测算约88%。

据了解,獐子岛债务率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13年,獐子岛负债率为54.07%,2014年发生扇贝消失后,负债率跃升至76.29%,2015年升至79.75%,2016年略微下降,负债率为75.60%,2017年前三季度为74.63%。

在公布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后,2月6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向獐子岛下发关注函,要求獐子岛详细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目前公司的经营环境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未来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等,给出相关结论,提出充分的客观依据。

深交所要求獐子岛说明是否建立了对降水量、硅藻数量以及海水温度的实时监测制度并就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说明上述制度的运行情况,并分月份披露2017年1至12月长海县每月降水数量、硅藻数量以及獐子岛海域水温数值。

獐子岛回复关注函称,根据春秋季抽测结果,在2017年春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中未发现存在减值风险是合理的,后续公司将加大对养殖海域的监测力度。

事实上,早在2014年,“扇贝跑路”就曾上演过,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当时獐子岛对外界给出的解释是受到“冷水团”的影响,而在2014年“8亿元扇贝游走事件”爆发后不久,獐子岛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4月30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买入,购买均价为12.58元/股,购买数量为676.6033万股。按照今日獐子岛的收盘价,员工持股计划已经亏损一半以上。

此外,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岛一号投资基金于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19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99.85万股,减持金额1612.39万元。深交所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和岛一号投资基金减持公司股份的动机和目的。但截至目前,公司并未针对此作出回复。

獐子岛频繁发生“扇贝游走”的“黑天鹅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扇贝跑了”的闹剧频繁上演,是否是上市公司进行的财务调整和利润调节手段?一系列疑问,投资者需要答案。

相关阅读

 
分享到: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