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食品中国>

社科院张永建:加强食育推广 提高公众辨谣识谣能力

发布时间:2018-02-24 09:05:55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胡可璐  |  责任编辑:陈思
放大缩小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胡可璐)2017中国食品辟谣论坛暨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上线仪式于7月6日在京举办。对于食品网络谣言治理对策,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会上表示,要对网络食品谣言传播的原因、路径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加强食育推广,帮助消费者提升对食品谣言的判别能力。  

7月6日,2017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会上发言。新华网 于耀东 摄

张永建表示,食品谣言传播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有两个特征。“一是年龄特征,我们叫50后、60后,二是学历,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的人群。”

“为什么50后、60后群体对食品谣言传播得更广泛一些,我想有三个原因。”张永建认为,首先是健康需求。50后、60后对健康的需求更高,这意味着科普工作要精准传达到这些群体中。二是这些群体之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报纸、电视、杂志,现在接触到互联网,会用微信、微博,获得的信息量更大了,但恰恰网络上的很多食品信息是不准确的,甚至有很多谣言,让他们接收到了错误信息。三是对食品专业知识了解不充分。

“如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不但重视,而且敏感。只有对谣言传播的原因充分分析,才能设计出更科学、更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张永建说。

对于网络食品谣言治理对策,张永建有三点建议。一是严惩制谣传谣者。现在对造谣事件,依法惩治的少,逍遥法外的多,使得造谣者“违法成本”太低。要靠健全的法制来规范和震慑,对触犯法律的故意造谣者要绳之以法、严惩不贷。二是政府监管部门要主动发声。公众要从监管部门那里获得权威信息,从而杜绝谣言的传播,这方面监管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目前整体的公民科学素养还不高,对食品谣言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比如“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如果真要用塑料做,其成本是很高的,得不偿失。

张永建说,当消费者无法辨别网络传言的真假时,不要急于判断,“让子弹飞一会儿,多听听监管部门、科学工作者等各方声音,这样也会减少食品谣言的传播。”

相关阅读

 
分享到: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