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欲跻身中国白酒十强,金徽准备怎么干?

发布时间:2018-08-13 14:42: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中国网8月13日讯 10年,弹指一挥间,金徽酒从销售额不足亿元,到销售突破10亿元,再到实现公司上市,金徽酒如期实现了当初定下的战略目标。

2018年及今后十年,是金徽酒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建成中国大型白酒酿造基地,打造中国知名白酒品牌,跻身中国白酒十强”的发展目标。

图片.png

面向“新十年”,金徽酒董事长周志刚提出:“金徽酒要拿出当年‘一次创业’的勇气,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实现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和管理力的全面自我突破,再造新辉煌!”

迈开“二次创业”的步伐,预示着金徽酒将继续“蜕变”。在保持原有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的“脱胎换骨”和“动能转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次创业”完成雄鹰重生

金徽酒地处西秦岭南麓徽成盆地,拥有独特的生态酿酒环境。同时,又处在甘陕川交界要地,自古为入蜀必经之路,酿酒历史相当悠久。金徽酒源于西汉,盛于唐宋,明清时期的“万盛魁”、“宽裕成”等已形成相当规模和知名度。

在历史传承中,金徽酒形成了低温入窖、长周期低温发酵、缓火蒸馏、低温陈酿、低温过滤等独特低温酿造工艺,造就了金徽酒“只有窖香 没有泥味”的独特品质,形成了香气优雅细腻,入口柔和绵甜,入喉圆润顺畅,饮后舒适健康好喝的独特风格。

1951年,“万盛魁”、“宽裕成”、“康庆坊”等白酒作坊公私合营,组建了“地方国营徽县酒厂”。1960年代,“金徽”商标正式注册,成为全国首批获准注册的8大白酒品牌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金徽酒不断发展壮大,更名为“甘肃陇南春酒厂”,并逐步成为西北乃至华北地区家喻户晓的知名白酒品牌。

2000年后,随着白酒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经营机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逐步陷入困境,最终于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政策性破产。2006年,亚特集团取得企业股权,并派驻新的经营管理团队。

2007年以来,新的经营管理团队积极开展管理、科技、品牌和产品创新,革除体制、机制、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弊病,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在最近的10年发展中,金徽酒发展成为甘肃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发展最快、市场份额最大、纳税最多的白酒企业。2016年3月10日,金徽酒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19家白酒上市公司。

回首过去的10年,金徽从销售额不足亿元,到销售突破10亿元,再到实现公司上市,已完成了“一次创业”,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战略,雄鹰重生,开辟出了金徽酒发展的新天地。

金徽酒2017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4.02%。2018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39亿元,同比增长10.31%;实现净利润为1.576亿元,同比增长11.15%。

深耕西北,明确“不搞全国化”

金徽酒在发展战略规划上,确定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是五年销售收入实现10亿元,2012年已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是上市,已在2016年顺利实现。

图片.png

从2016开始,金徽酒启动“第三步”发展战略,要建成中国大型白酒酿造基地,打造中国知名品牌,跻身中国白酒十强。为了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金徽酒实施了优质酒技改项目,目前已经建成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酒酿造基地。

与此同时,金徽酒三个生产厂区拥有酿酒窖池上万口,正在中试的机械化酿酒车间投入规模化生产、正在设计的智能化仓储及包装中心建成后,产能能够满足60亿元以上的市场需求,具备了跻身中国白酒十强的产能基础。

对于“二次创业”,周志刚提出,首先要把提高产品品质放在首位,实现产品力的自我超越。为了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启动实施金徽和陇南春“双品牌”战略,即在不断提升金徽品牌系列产品品质的同时,激活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陇南春品牌,积极开展微生物菌群和酿酒窖池改良研究,不断探索当地酿酒环境下提升原酒品质之路,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陇酒香型,更加突出金徽酒的品类特征,让“金徽味道”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其次,“二次创业”下,金徽酒要构建厂商共生共赢共享的营销体系,实现营销力的自我超越。周志刚明确提出,金徽酒的市场开拓战略是:立足甘肃,发展西北,有序发展,重点突破。在市场开拓中,金徽酒深耕西北,明确提出不搞全国化。

周志刚认为,白酒作为国人传统的情感消费品,受消费文化和地域限制的特征非常明显,只要把西北市场谋划好、布局好,深耕好,就能够成功。

确定深耕西北的市场开拓战略,与金徽酒所处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也是金徽酒理性和现实的选择。甘肃东西长达2000多公里,与陕西、宁夏、内蒙、新疆、青海等五省区地域相连,山水相依,文化相通,人文相融。

图片.png

西北地区气候严寒,冬季漫长,民风淳朴,白酒消费的氛围十分浓厚,西北6省区有1.23亿人口,白酒市场容量320亿元。西北地区广阔的市场,为金徽酒的市场开拓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在营销策略上,金徽酒实行省内市场全价位、全渠道、全覆盖;省外市场聚焦资源,精准营销,重点突破。在甘肃省内市场,金徽酒的产品线从10元到1200元,实行全价位覆盖,其中,两款中档产品世纪金徽三星和世纪金徽四星单品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营销网络遍布全省所有城乡市场,实现了全渠道覆盖,金徽采取县级经销商代理模式,经营渠道扁平化,在行业创造性实施“千店网络”营销模式,牢牢掌控着全省最优质的渠道资源,是金徽在省内市场最大的竞争优势。

接下来,金徽酒还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不断升级“千店网络”工程,构建厂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省内市场上,金徽要深化实施“不饱和”营销策略,不向经销商压货,不向市场过量投放产品,严格对经销商实行库存管理,根据市场情况有计划地控量,有力地维护了产品价格体系,确保了产品价值链稳定,在与合作伙伴实现合作共赢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市场壁垒,为金徽酒走出去筑牢战略根据地市场。

在省外市场,金徽酒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不对称”营销策略,锁定目标消费者,聚焦资源,精准营销,重点突破100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目前,公司已全面开发宁夏、陕西市场,局部进入新疆市场,正在布局内蒙和青海市场。

竞争策略上,金徽酒实行“远交近攻、竞而不争”的方针,省内市场,金徽酒要通过挤压式策略,不断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竞争策略:一头抓30元以下的农村市场,因为这是金徽酒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培养消费者的基础,是战略根据地;一头抓150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确保金徽酒在主流消费群体中的旗帜引领和标杆导向作用。

省外市场,金徽酒采取与经销商互惠合作的方式,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在市场竞争中,金徽酒与同行业“竞而不争”,从来不做拆竞品门头,干扰竞品广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与合作伙伴共建合作共赢的渠道价值链。

落地社会责任,正能量无处不在

点滴之水,给人力量。8月10日,2018年金徽酒正能量精准扶贫公益助学活动在宝鸡麟游县举行,现场向10名学子每人资助2000元。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在甘肃、陕西、宁夏、新疆等西北四省联合发起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将惠及三千多名学子,弘扬金徽酒正能量的品牌内涵。

周志刚提出,“二次创业”的第三点,就是要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实现品牌力的自我超越。

未来十年,金徽酒还要深入挖掘“正能量”品牌精神诉求的丰富内涵,利用多种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宣传方式,加强品牌宣传,让消费者感觉到金徽正能量无处不在,金徽正能量就在身边,使金徽正能量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引起消费者共鸣,触发消费欲望,实现由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向品牌是产品的载体转变。

“二次创业”第四个重点是要加强团队建设,实现管理力的自我超越。

周志刚认为,金徽酒要以研发、营销和管理三支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以事业吸引人,以平台留住人,以关爱感动人。要强化绩效考核、内部竞聘和人员交流,不断优化人员动态管理机制,畅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渠道,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回报;要用业绩证明能力,严格落实末尾淘汰制度,倒逼各级管理人员激发工作激情,焕发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

“金徽酒要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必须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必然是痛苦的。但正如雄鹰一样,只有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重生,才能重返蓝天,搏击长空。金徽人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再筑辉煌业绩。”周志刚表示。

责任编辑:陈思

第六届中国好鲜奶·新鲜盛典召...大会聚焦低温产业以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详情】

528中国宝宝日 告别隐形失...飞鹤等20余家单位倡议设立“中国宝宝日”。【详情】

新时代 新春糖 第98届全国...3月22日起,第9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举行。【详情】

2016中食协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邛崃举行【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824913
投诉建议:010-88824913
电子邮箱:food@china.org.cn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