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保留原始风味 快咖啡“手到擒来”

发布时间:2022-06-01 11:11:0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

困了累了,获得一杯“提神咖啡”的方法越来越多样:你既可以选择去楼下的星巴克或者瑞幸点单,也可以现磨咖啡豆,动用咖啡机。当然,还有更便捷的方法:将一枚咖啡液胶囊倒入冰镇气泡水获得一杯冷萃美式。

“快咖啡”保持高热增长

挂耳、胶囊更为熟知

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咖啡在中国依然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咖啡,在国内与茶叶并肩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冲泡饮品,入局者络绎不绝,已形成品质慢咖啡体验店、袋装速溶便捷快咖啡、品质快咖啡等百花齐放的格局。尤其是包括即溶咖啡、咖啡液在内的品质快咖啡近两年表现突出,不少新兴品牌靠单一品类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社交平台人气产品。

闻道网络发布《2022品质快咖啡市场洞察》,通过小红书、百度、知乎上完全传播发酵后的数十万篇图文视频及评论内容进行细分研究发现,品质快咖啡保持着新消费品的高热增长态势,用户搜索趋势及品牌内容量稳步增加。

其中,因概念提出较早、发展时间较长,“挂耳咖啡”及“胶囊咖啡”品类整体市场规模更加成熟,搜索趋势及内容体量存在较大优势。在新品类“冻干咖啡”及“咖啡原液”下,用户搜索多以问询词为主,品类认知相对匮乏。此外,从搜索数据可看出,多数人对“传统速溶咖啡”与“品质快咖啡”还未形成明显区隔认知,如何凸显区别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

冻干、咖啡液后来者居上

创意饮品门槛降低

2018年上线的三顿半爆款产品冷萃速溶,迅速将“冻干咖啡”带入消费者视野,改变了人们对速溶咖啡即等于“三合一”的观念。

冻干咖啡和速溶咖啡有什么区别?其实,冻干咖啡也算是速溶咖啡的一种,可以说是传统速溶咖啡的“升级版”。它采用的冻干技术,对冷萃或热萃咖啡液再加工,经过浓缩和干燥将水分去除,最后得到的咖啡粉大大提高了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一杯浓缩的速溶咖啡。冲泡体验方面,冻干粉具有疏松多孔的内部结构使得溶解速度更快,口感方面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咖啡的原始味道。

与此同时,咖啡液在国内也获得了新市场,热度甚至一度盖过了冻干咖啡。主打咖啡液的隅田川,从2021年入局开始表现就颇为亮眼,2021年8月销量反超天猫便捷咖啡品类屠榜多年的三顿半。同样主打咖啡液的永璞在2021年拿到了超过5000万的A+轮融资,整个A系列融资过亿元。数据显示,电商平台咖啡液商家数量较2020年翻20倍,正在成为继冻干咖啡之后,品牌入局速溶咖啡赛道的新阵地。

咖啡液就是研磨后的咖啡粉经过萃取出的液体咖啡,在溶解度上更胜一筹。饮用场景也更加丰富:永璞的常温咖啡液可溶于水、牛奶和气泡水中,与粉末状的速溶咖啡相比,无需搅拌即可拥有一杯果味气泡咖啡的咖啡液,再次降低了花式咖啡的门槛;隅田川则让咖啡和雪碧、柠檬、冰淇淋,甚至是布丁和棉花糖搭配在一起,社交平台的博主们晒出的创意咖啡饮品层出不穷。

注重颜值及社交属性

快咖啡吸引尝鲜青年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从“0糖0卡”到“生椰拿铁”,联名、跨界、新品成快咖啡品牌破圈营销的核心方式,品质快咖啡已不再是普通饮料,逐步开始向颜值、社交及功能性方向拓展。

电商数据显示,我国咖啡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咖啡用户画像统计中,20至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贡献了近80%的咖啡消费,其中女性相对较多,且消费者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而在对于热爱尝鲜的青年群体中,咖啡液已经成为精品速溶咖啡最受欢迎的品类。咖啡液在30岁以下人群中占比在所有咖啡品类中占比最高。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