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营养

红肉过敏原增加斑块风险

发布时间:2018-07-05 11:18:56 |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 作者:谭桂军

人们都知道,红肉中的饱和脂肪会导致心脏病,但一项最新发现表明,红肉中的过敏原也可能与心脏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关。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红肉中有一种名为alpha-Gal的过敏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教授科琳·麦克纳马拉的团队发现,对这种物质过敏的患者,血中斑块量比非致敏者高30%。这些斑块的结构趋于不稳定,意味着它们有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可能性。任何食物都可能是潜在过敏原,但某些食物更常引起过敏,比如坚果、鱼、虾等。这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红肉中的过敏原可能会让一些人面临更大的心脏病风险。

红肉主要指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也包括此类动物内脏及其制品。其颜色主要来源于哺乳动物肉中的肌红蛋白。普通食物的过敏原多为蛋白质,红肉过敏原的结构并非蛋白质,而是糖类(α-半乳糖),这是目前已知能诱发过敏反应的唯一糖类结构。这种过敏只发生在吃红肉后,且过敏反应起病急、症状重,常累及多个系统。红肉过敏经常发生于进食后3~6小时,如果晚饭吃了红肉,恰好会在午夜时发作,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过敏性休克。

那么,心血管病患者该如何健康吃肉呢?第一,经常吃适量的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和煎炸食品。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等含有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少用氢化植物油脂,以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最好用芝麻油、橄榄油、花生油、豆油、茶油、菜籽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海鱼、豆类的摄入。每周食用1~2次鱼和贝类,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每天可摄入海鱼40~60克。选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如花生、核桃等。

第二,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多吃粗粮,粗细搭配,限制含简单糖和双糖高的食品,如甜点心、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等。

第三,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摄入400~500克新鲜蔬果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增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摄入量,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新鲜蔬果含丰富的钾,可降低血压、预防心律失常。

第四,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以低脂奶及其制品为宜。大豆含丰富的异黄酮、精氨酸等,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冠心病人饮食宜清淡,改变嗜咸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盐、食品添加剂和味精等使用量,均有助于控制膳食钠摄入量。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过4克为宜。

专家:谭桂军,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常委、天津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陈思

第六届中国好鲜奶·新鲜盛典召...大会聚焦低温产业以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详情】

528中国宝宝日 告别隐形失...飞鹤等20余家单位倡议设立“中国宝宝日”。【详情】

新时代 新春糖 第98届全国...3月22日起,第9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举行。【详情】

2016中食协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邛崃举行【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824913
投诉建议:010-88824913
电子邮箱:food@china.org.cn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