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的真假比味道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8-05-28 09:30:15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乔杉
对于三文鱼很多人都不陌生,常生食,亦可熏烤煎炸,鱼骨还能煲汤,是很多吃货的心头爱。不过最近有消息称,中国市场上有三分之一是“假冒”的三文鱼,很多人吃的是一种名为虹鳟的“淡水三文鱼”。对此争议很多,新华社报道称,“淡水三文鱼”不是三文鱼,生吃容易感染寄生虫。
现在围绕“淡水三文鱼”的辩论很是热烈,可是思辨与诡辩只有一步之遥。三文鱼并不是某一个品种鱼的专称,而是一个在流通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三文鱼都是“海产品”,这一点在业内是不存在疑义的。作为“淡水三文鱼”的虹鳟,并没有海水生活史,仅仅因为同属一大类,而把其称为和替代三文鱼,这是不是张冠李戴?
现在,对“淡水三文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上。新华社的报道称,生吃淡水鱼虾易感染寄生虫,这是常识,即便是海产的真正的三文鱼,也并非都适合生吃。来自中国渔业协会的声音认为,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有一点是公认的,“淡水三文鱼”的味道依然很好。可以预计,围绕“淡水三文鱼”能否生吃、好不好吃的争议,还会持续进行。这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真假三文鱼的要害并不在此。
三文鱼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之所以成为“网红”,与其海产品的身份标签有着很大关系。很多人认可三文鱼、消费三文鱼,主要奔着“海产品”这三个字而去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可能不在乎来自哪里,只在乎味道如何。消费者有明白消费的权利,只有尊重这一权利,“淡水三文鱼”的市场之路才具有正当性。可是在市场上,又有哪一个商家把“淡水三文鱼”的真相告诉消费者了?
农产品的明白消费权,一直是个大问题,也是很多市场矛盾的根源。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消费者只要看一下标签,就可以知道商品来自哪里,主要成分是什么。可这在农产品身上,明白消费有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果说过去解决这个问题有着很多掣肘的话,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有技术已给明白消费创造了条件。只要给农产品制作一个标签,消费者掏出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知道前世今生,就能明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部信息。
这属于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内容。农业部在《“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按照“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拓宽追溯信息平台应用。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更有可能是利益问题。正如“淡水三文鱼”,如果可以扫描标签,明明白白消费,那只是消费选择的问题。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最怕在利益裹挟下,不愿意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故意打“擦边球”,把消费者当“糊涂蛋”。
因此,真假三文鱼的要害并非“好不好吃”,而在于能不能做到明白消费。有人提出“淡水三文鱼”背后有大量养殖者,很可能受到这次争议影响。以养殖者绑架消费者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在生产伦理和消费伦理的共识下,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一方牺牲一方的关系。其实,虹鳟鱼本身很好吃,做好了市场推广开发,没必要蹭三文鱼的流量。
“明不明白”比“好不好吃”还重要,真假三文鱼倒逼农产品追溯体系。既然“鱼是好鱼,被人弄坏了”,且其身价不菲,那就更应该建立追溯体系,努力成为先行者。市场早就证明,蹭流量其实是一个风险活,老想抄别人的小路,最终可能导致自己无路可走。
责任编辑:陈思新时代 新春糖 第98届全国...3月22日起,第9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举行。【详情】
2016中食协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邛崃举行【详情】
2015国际洗手日·滴露千万...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个国际洗手日前夕【详情】
解读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猪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说法充斥网络。【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824913
投诉建议:010-88824913
电子邮箱:food@china.org.cn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