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17 09:46:01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年度十大热词产出的过程:
合理膳食、充足的营养摄入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关键。随着党和政府对居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营养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
近年来,与营养相关的词条也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居民关心的热点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也就是我国居民营养素养在发生着改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通过对2024年度营养与健康相关的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基于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和阅读量,筛选出26个热词。
与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合作,监测了2024年1月1日至11月28日关于热词的相关信息,包括纸媒报道、新闻网站文章、移动端文章、微信公众号文章、微博转发、论坛文章和博客文章。对全年不同月份的话题热度、不同的事件地域声量进行了总结排行,筛选出15个热词。
在此基础上,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组织了来自营养学、食品安全学、公共卫生、健康传播、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结合媒体的视角和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经过充分讨论,采取投票的方式,从15个热词中,最终评选出“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涵盖了国家政策、群众关注、业界发展和学界研究等相关的热点方向、热点新闻,为营养传播、健康教育和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热词顺序不分先后)
1.食药同源
解读专家:李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主任
随着健康意识的高涨和国潮文化蓬勃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将传统的养生方式与现代生活进行结合。在当下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诸如养生茶、祛湿气、八段锦、拔罐、艾灸等花样百出的食疗滋补和古法锻炼方式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养生大军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慢性病与饮食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饮食被看作是预防慢性病、降低患病风险、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其中,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食药同源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零食化、多元化的食药同源产品形式也加速了市场的火热和破圈。
“食药同源”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运用“食养结合”理念,将现代营养学与传统中医相融合,将食药同源物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膳食之中,通过合理地搭配和食用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从而实现食品的营养功能与健康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达到预防疾病、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多重目标。这不仅仅是对传统食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营养学的精确分析、传统中医的食疗智慧。“食药同源”理念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重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它倡导的是一种全面、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普及健康饮食知识,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并实践“食药同源”的理念,共同构建一个以食养为基础的健康社会。
食药同源理念的核心是食药物质的合理应用。我国法律规定,食品中禁止加入药品,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除外。为此,我国出台了专门针对食药物质的管理规定,在保障食用安全性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具有食药同源传统的中药材更好地以食品形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健康食品需求。截止目前,国家卫健委先后公布了 106种食药物质,一方面丰富了食品的健康原料,为传统食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食品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希望企业加强科学研究,开发出好的真正对健康有促进作用食药同源健康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同时食药物质作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含有一定的药理性活性成分,不同的物质其功效各异,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考虑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具体需求,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知识,也可以咨询中医师或者营养师等,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食药同源健康产品。
2.抗炎饮食
解读专家:刘爱玲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员
抗炎饮食是一种旨在通过选择和搭配食物来减轻身体炎症反应的饮食模式。2024年抗炎饮食在社交媒体和公众讨论中频繁出现,成为热门话题。抗炎饮食的概念在年轻人中尤为流行,许多博主和明星分享他们的抗炎食谱,吸引了大量关注。
人们平常所说的炎症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一般发生在身体被细菌感染或者受到外力损伤时,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能够清除侵入的病毒、细菌,帮助身体修复。但抗炎饮食中的炎症是指的长期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癌症等。抗炎饮食通过摄入富含抗氧化剂、健康脂肪和植物化合物的食物,帮助降低体内慢性炎症水平。
抗炎饮食的主要特点是:富含新鲜植物性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适量健康脂肪,包括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比如绿茶、姜黄、姜等。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的加工食品,限制引发炎症的食物,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反式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等。
大众对抗炎饮食的关注集中在抗衰老、皮肤健康等方面,但事实上,抗炎饮食在降低慢性病风险的潜力受到更多科学界的关注,比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癌症发生风险等。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就发布了《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
建议大家在实施抗炎饮食的时候,没有必要一味跟风追求网红抗炎食物,均衡吃好一日三餐更加重要。抗炎饮食的基础仍然是平衡膳食模式,抗炎饮食中植物性食物为主,少吃加工食品,选择健康脂肪,减少煎炸等高温烹调方式的理念,都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的膳食结构相符合。抗炎饮食的实施不是严格的饮食计划,而是一种长期的健康饮食习惯,其突出特点在于将饮食与炎症管理结合,适合有慢性炎症或健康管理需求的人群。
3. 饮食模式
解读专家:常翠青
中国营养学会 副理事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教授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国民对健康饮食模式的关注日益增加。饮食模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也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相关。
饮食模式是指膳食中各食物的品种、数量及其比例和消费的频率。饮食模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农业生产、食物流通、消费水平、饮食习惯、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于长期膳食不合理引起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升高,WH0 发布《用更少支出挽救生命: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战略性应对》,把“减少不健康膳食”作为 WHO 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最合算干预措施”之一。国民营养健康状况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风向标。健康的饮食模式和习惯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健康饮食模式是指针对健康结局(慢性疾病的发生、预期寿命等)而言的说法或认识,其特点常包括少油盐、少深加工食品、多蔬果全谷物等特征。平衡膳食、地中海饮食以及DASH饮食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饮食模式。
平衡膳食是指根据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的生理和营养健康需要而设计的饮食模式。
随着传统饮食与文化复兴,中国饮食文化中传统养生饮食的再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和传承中国健康饮食文化,传承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膳食模式。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基于我国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为主要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蔬菜水果充足,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等,并具有较高的身体活动量。该地区的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人们对饮食模式的关心,意味着饮食教育与国民营养素养的提升,比如像“全民营养周”这样的科普活动,“三减”(减盐、减油、减糖)理念的推广,校园、社区层面加强饮食健康的知识普及。
这些趋势将受到政策、科技、市场需求以及公众意识的共同推动,成为未来饮食模式研究和推广的重点方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选择健康的饮食模式是相当重要的。同时,随着科研的进步,新的食物资源如植物基蛋白、细胞培养肉等正在被研究,以期提供更健康、可持续的食物选择。
4. 健康素养
解读专家:杜维婧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秘书长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
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0%提高到2023年的29.70%。已经接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这一显著进步不仅反映了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也反映出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成效,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方面的不懈努力。
提升健康素养的关键在于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即我们常说的“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这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涵盖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公众通过主动学习健康素养66条并在生活中亲身践行,就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媒体以及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规范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面系统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5.体重管理
解读专家:范志红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居民中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24年初,电影《热辣滚烫》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成为网络热点,还引发了公众对如何健康减肥的关注,兴起了通过健身运动方式减肥的热潮。
为了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降低因肥胖问题导致的慢性病风险,2024年6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建立支持性环境,改善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
近年来,GLP-1类药物不仅用于糖尿病治疗,也逐渐进入体重管理领域。今年我国已经许可其中部分产品用于减肥治疗。很多人听说,只要每周打一针,就能够帮助肥胖者降低体重。然而,和节食减肥一样,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停药后体重反弹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减肥后代谢率下降和肌肉流失的问题。
大众需要了解的是,体重管理这个概念,和减肥、减重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体重管理更加强调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长期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体成分状态。其中包括几个关键要点:
1 自我监测体重和体成分:在偏离体重目标一两公斤的时候就采取措施,使其回到目标状态;
2 合理选择食物:吃营养价值高的多样化天然食物,保证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与体力活动相平衡;
3 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维持充足的肌肉量和良好的体能,控制体脂率在正常范围中;
4 保证足够的睡眠:失眠和睡眠不足是引起食欲紊乱和肥胖的重要诱因。
5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压力可能造成饮食失控和代谢紊乱,从而增加肥胖风险。
总之,成功的长期体重管理,必然建立在消除生活中各个致肥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睡眠习惯,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才是体重管理的成功之路。
6. 学生餐
解读专家:张倩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
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推动下,学生餐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旨在通过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实现教育公平。学生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学生餐不仅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各地学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食谱,确保学生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以预防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
在具体措施上,多个地区采取了创新举措。例如,河南省的卢氏县推出了“五餐”监管机制,包括厨师试餐、校领导陪餐、教师同餐、学生评餐和家长监餐,以确保国家提供的农村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能够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同时,浙江的余杭区通过实施“营养+”计划,推出营养膳食指导用书,定制营养餐带量食谱,确保学生餐的营养均衡。另外,一些地方也加强了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很多地方都开展了针对学校供餐“营养餐不营养”问题的精准监督,推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行动,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守护学生的“营养餐”。
总体来看,最近一年来,关于学生餐的立法、监管、创新举措以及社会关注都在不断推进,旨在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健康、营养的餐食,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国家对学生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提高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广营养配餐标准和工具等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未来,学生餐将继续向科学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化餐饮系统和个性化营养定制,加强家校沟通,满足不同学生的特定需求。同时,营养教育也被提上日程,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知识,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仅提升了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均衡成长也有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餐管理水平,让更多儿童吃上更加营养与安全的学生餐,我们就能进一步促进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不断蓄积走向未来的力量。
7. 适老食品
解读专家:朱文丽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营养和健康需求日益受到重视。国家政策也在积极推动适老食品的发展,以满足老年人的特定饮食需求。适老食品,顾名思义,是专为老年人群设计的食品,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对能量需求降低,但对大多数营养素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如蛋白质、钙等需求反而增加。高龄、衰弱老年人往往存在进食受限,味觉、嗅觉、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摄入不足,因此建议老年人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适老食品,顾名思义,是专为老年人群设计的食品。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适老食品主要分为易食食品、老年营养配方食品和老年营养补充食品。这些食品根据老年人的咀嚼、吞咽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进行了特殊设计。例如,易食食品通常具有更软的质地,易于咀嚼和消化,而营养配方食品则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调整了营养成分的比例国家政策鼓励发展适老食品产业,以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补充食品,如营养强化的中老年奶粉、优质蛋白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以改善营养状况,维护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发展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同时,政策也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以及适老化日用产品和老年休闲陪护产品。适老食品的发展不仅是市场的需求,更是国家政策的导向。通过适老食品的推广和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8. 反食物浪费
解读专家:李海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发表在6月份的《求是》上的文章中指出: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水土资源有限,食物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食物损耗和浪费率合计 22.7%,初步估算约有一半的减损空间,即 11.35个百分点,可节约 2.3 亿吨食物,折合成热量 155.7 万亿千卡,可满足 1.9亿人 1 年的营养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节约粮食、反对食物浪费。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系统部署了推动节粮减损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的具体措施。各地积极响应,通过开展“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和半份菜等方式,倡导公众节约粮食。
在宣传方面,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层出不穷,如通过漫画、视频、海报等形式,广泛传播节约粮食的理念,并呼吁公众参与光盘行动。例如,在2024年10月举办的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上,多地组织了直播学习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食品浪费问题的关注。
在监管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落实2021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对未张贴反食品浪费标识的商家进行警告处罚。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众的节约意识,还促进了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在最近一年,“反食物浪费”这一话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落实,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9.轻断食
解读专家:刘英华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 主任
2024年,轻断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健康领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把轻断食作为一种减重膳食推荐。许多明星和公众人物开始采用轻断食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改善健康和体型。此外,轻断食的应用也逐渐融入了移动应用程序中,一些健康养生APP也提供了轻断食的方案。
轻断食全名间歇性能量限制进食(intermittent energy restriction,IER),是按照一定规律在规定时期内禁食或给予有限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是一种间歇性断食模式。轻断食的起源可追溯到古老宗教习俗中的斋戒传统,如今在现代健康研究推动下重新被重视并发展出多种模式。自 20 世纪中叶起,动物实验与人体试验揭示其生物学原理与健康效益,如调节激素分泌、促进细胞自噬、优化能量代谢平衡利于体重管理与疾病防治。近两年的研究发现,轻断食在短期内能显著降低超重人群体重,甚至还起到了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抗炎等作用。
轻断食的方案分为三种。隔日断食方案:一天进食,一天不吃或少吃,热量控制在0-500kcal,比较极端的在断食日只喝水和无糖咖啡、茶;5:2方案:每周5天进食,2天为断食日,断食日热量摄入限制在500-800kcal;16:8方案:一天中16小时禁食,8小时进食,进食期间热量不限。
轻断食的核心是要热量控制。在断食期间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如 5:2 模式中男性断食日约 600 千卡,女性约 500 千卡;16:8 模式则注重进食时间窗的限制,在 8 小时内合理安排饮食量,但总体仍需关注热量平衡。但是营养搭配仍然是实施轻断食时需要关注的,断食日也应该保证一定比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高纤维为主)、健康脂肪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避免因节食导致营养失衡。
轻断食实施有以下3个注意事项。第一,绝不可长期极端断食:长期过度限制热量摄入可能导致身体基础代谢率下降、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建议遵循科学的断食周期,如 5:2 模式中间歇期要有合理饮食恢复。第二,要重视微量营养素补充:由于断食期间食物摄入减少,易缺乏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钙、铁等微量营养素,可通过补充剂或在进食日选择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来保障身体需求,如多吃新鲜蔬果、坚果、全谷物等。第三,要特别提醒以下人群不可贸然尝试轻断食,比如孕产妇、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的人、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的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10 儿童精准营养
解读专家:杨振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员
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大脑和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儿童营养健康的关注力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对儿童营养的科学指导。
精准营养的核心在于“个性化”。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营养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遗传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2023年9月8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写的《0-6岁儿童营养精准补充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数据,为家长提供了详细的营养补充建议,涵盖了从母乳喂养到辅食添加,再到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的全过程。该指南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营养方案,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对于0-1岁的婴儿,指南强调母乳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在6月龄起引入辅食;对于1-3岁的幼儿,指南建议注重蛋白质、钙、铁、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而对于学龄前儿童,除了保证充足的蛋白质供应外,还需特别关注维生素A、D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未来,“儿童营养素养提升行动”将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全面的儿童素养提升体系,推动儿童营养素养的提升,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推广)
责任编辑:胡俊商务部:7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小幅...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7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下降1.0%。
商务部:7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7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上涨1.9%。
商务部:6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6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下降1.2%。
商务部:6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略有...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6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下降0.7%。
商务部:5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5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下降1.1%。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