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消费

胖东来黑豆酱油爆火的背后:成功的商业合作逻辑

发布时间:2025-02-20 15:36:53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在渠道变革加速的今天,胖东来在餐饮零售领域的火爆表现堪称“一枝独秀”。据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数据,胖东来集团2024年整体销售额接近170亿元,与2022年的70亿元相比,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了营收倍增。尽管胖东来超市的部分商品价格并不低廉,但其核心竞争力从非价格因素,而是卓越的产品与服务。

近期,胖东来推出的黑豆酿造酱油(生抽)上架即被抢购一空,超市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以应对需求。这一热销现象不仅彰显了消费者对胖东来产品的认可,也为酱油乃至整个调味品行业的迭代升级带来了新的启示。

紧扣消费趋势,跳出同质化

在“全民关注配料表”的时代,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配料简短、成分简单的食品。胖东来黑豆酿造酱油的配料表仅包含“水、非转基因黑豆、食用盐、小麦”四种常见原料,这一简洁明了的配料表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赢得了广泛好评,被消费者戏称为“配料表比我脸还干净”。

除了无可挑剔的配料表外,价格也是驱动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胖东来黑豆酿造酱油480ml/瓶的定价为8.7元,与市场上同类规格的特级“零添加”酱油产品相比,价格优势明显。

当前调味品行业正处于“供大于求”的新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科技与狠活”舆论风波后,各大酱油品牌纷纷推出“零添加”产品,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胖东来在推出自有酱油品牌前,对酱油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满足于“零添加”,更在酿造原料上寻求差异化,最终选择了黑豆作为酿造原料。

黑豆酱油:胖东来的差异化选择

相比黄豆,黑豆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含量上均有所优势,且脂肪含量更低,花青素含量更高。更重要的是,黑豆目前不存在转基因风险,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优势。黑豆作为黑色食品,被消费者认为比黄豆更具营养和保健功能,尤其受到养生人群的喜爱。

虽然国内推出黑豆酱油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将黑豆酱油作为主打产品的企业却屈指可数。胖东来在选择黑豆酱油供应商时,最终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台湾酱油品牌“丸庄”携手合作。丸庄以黑豆酱油酿造技艺为特色,入选过日本食品权威机构编撰的《诚实的食品》,具有较高口碑和品质。

丸庄为胖东来打造的黑豆酿造酱油(生抽),精选黑龙江非转基因黄仁黑豆和红冬麦,经过180天控温发酵酿造,只榨取头道原汁。产品执行酿造酱油国标“GB/T 18186高盐稀态”,具有0%添加防腐剂、0%添加甜味剂等特点,且氨基酸态氮含量≥1.0g/100ml,属于特级酱油。这一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配料的需求,更在包装设计上融入了美学元素,给人以超出售价的高级感。

丸庄:小而美的黑豆酱油专家

丸庄虽然体量不大,但在专注黑豆酱油品类上堪称“小而美”的存在。其背靠强大的粮油企业金龙鱼,在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渠道上兼具大企业的水准。去年11月,丸庄酱油工厂顺利通过AIB审核,成为国内酱油行业首家通过审核的企业,彰显了其在产品品控层面的硬实力。

胖东来与丸庄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双方基于共同理念和品质要求的必然选择。胖东来以自己的产品标准和品质要求替消费者做出了选择,而消费者也期待有更多的“胖东来”站出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迭代。

启示与思考

胖东来黑豆酿造酱油的走红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酱油乃至整个调味品行业变革与升级的必然结果。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的销量增长上,更在于不断倒逼整个产业进行升级迭代。更好更安全的原料、更极致的性价比、更漂亮的包装设计都是消费者对酱油乃至全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黑豆+极致零添加+极致性价比”是胖东来和丸庄给出的答案。这一组合是否将成为行业的最优解尚需时间验证,但无疑为整个调味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美学的需求不断提升,调味品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胖东来和丸庄的合作模式或许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广)

责任编辑:胡俊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