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消费

梅见入选首批“渝伴礼” 青梅酒香传递山城味道

发布时间:2025-04-07 11:12:31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4月2日,重庆特色伴手礼品牌“渝伴礼”在江北区观音桥广场正式发布,首批入选的30个品牌涵盖“重庆味道”“重庆艺创”“重庆精造”三大品类。

其中,重庆青梅酒品牌梅见,与重庆火锅底料、涪陵榨菜等共同入选“重庆味道”代表,成为展现重庆饮食文化的重要名片。活动现场,梅见产品与铜梁龙、荣昌陶器等非遗工艺品同台亮相,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品鉴。

image.png

从“重庆味道”到城市文化符号

今年,“大力提振消费”被列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强化消费品牌引领。

在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创建“渝伴礼”特色品牌。

作为重庆本土成长的消费品牌,梅见此次入选“渝伴礼”首批名单,标志着传统青梅酒与现代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

“这份特别的礼物承载着重庆人民的热忱与真心、链接着巴山渝水的过去和未来。”重庆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表示,希望“渝伴礼”能留下重逢的向往,用精美的巴渝礼物,保留一份美好的山城回忆。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渝伴礼”品牌认定工作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吸引全市300余个品牌参与角逐。经过专家评审、网友投票等环节,梅见凭借其产品的地域文化属性与市场影响力脱颖而出。

image.png

“渝伴礼”助推重庆品牌生态升级

活动现场,“渝伴礼”品牌LOGO正式发布,三大品类展区同步开放,该LOGO既体现“渝伴礼”是兼具国际范、时尚风、巴渝味的重庆特色伴手礼的品牌特色,又寓意“渝伴礼”“真心点赞,爱心相伴”,推动“重庆产品”向“重庆名品”“世界名品”转变。

在“重庆味道”展区,梅见青梅酒与陈昌银麻花、永川豆豉等老字号产品相邻陈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引发关注。

参与“渝伴礼”品牌认定工作的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表示,“渝伴礼”的诞生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诚信、优质的重庆特色产品,更通过品牌化路径推动城市形象传播,为全国各城市伴手礼品牌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从300多件产品中层层筛选出30件“渝伴礼”入选品牌产品,胡晓云用“宁缺毋滥”强调了品牌的遴选标准。

“伴手礼就是城市气质的缩影。”胡晓云认为,重庆通过“渝伴礼”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语言,既激活了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也以市场化思维回应了新消费需求。

胡晓云说,许多传统农产品通过包装升级、消费场景创新等拉近了与年轻群体的距离,解决了运输便利性和消费体验的痛点,展现了重庆的创新精神。

她建议,“渝伴礼”作为城市伴手礼品牌,一定要严格把控准入标准,在商标管理和产品品质上“扎紧栅栏”,避免滥用稀释品牌价值。同时强化传播力度,在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同步推广,借助国际展会、文旅活动等场景,推动“渝伴礼”走向更广阔市场,让产品成为重庆形象的流动广告。

“当消费者接触到这些产品时,他们感知的是重庆的诚信、创新与文化厚度。”胡晓云说。

image.png

递给世界的文化请柬

“渝伴礼”品牌的诞生,是重庆提振消费、推动城市IP产业化的重要举措。首批入选品牌中,既有梅见、冷酸灵等消费品牌,也有大足石雕、荣昌夏布等非遗技艺代表。

据了解,入选的产品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重庆的多维魅力。它们可统一使用“渝伴礼”品牌标识,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重庆辨识度。

活动现场,重庆市商贸流通服务中心与渝商发、巴味渝珍、京东、抖音生活等平台签署合作协议,打通线上线下全域营销链路,打造“渝伴礼”生态联盟,助力品牌走向全国,真正成为游客必购、市民必带的“城市记忆”。

“我们期待‘渝伴礼’成为重庆递给世界的文化请柬。”章勇武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将通过统一标识、品质管控和跨界联动,推动更多像梅见这样的品牌走向全国,让“重庆造”好物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流动名片。(推广)

责任编辑:郭旭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