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百年验证,规范使用甜味剂安全可靠

发布时间:2025-09-15 10:33:10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近日,“每天1杯无糖饮料患糖尿病风险增加38%”的话题登上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话题源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称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而含糖饮料的风险增幅为23%。

针对这一说法,在9月7日北京举行的第二届“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上,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该观察性研究存在明显局限。数据基于受试者自我报告,可能存在记忆偏差和因果关系混淆,且此类研究仅能提示相关关系,不能证实甜味剂直接导致糖尿病。他强调,糖尿病是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与糖摄入无直接因果,更非由甜味剂引起。《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均认可非营养性甜味剂对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

我国规定,“无糖”饮料是指糖含量低于0.5g/100ml,其甜味主要来源甜味剂,合规生产即为真无糖;消费者需注意区分“无糖”与“无蔗糖”。钟凯表示,甜味剂几乎不提供热量,替代糖有助于减少能量摄入,但体重管理仍取决于总能量平衡。如果因使用甜味剂而摄入更多其他高能量食物,依然可能导致肥胖。减肥的关键在于消耗的热量多于摄入的热量,因此规范使用、适量饮用是确保安全的前提。

相比之下,添加糖的危害却确凿无疑。糖作为自然界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虽能为人体供能,过量摄入却带来多重负担。果糖甜度最高,约为蔗糖的1.7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曹雪霞曾在采访中指出,果糖不像葡萄糖会迅速进入血液引起血糖升高,但它主要经肝脏代谢,过量摄入将增加肝脏负担,损害免疫系统,并提升脂肪肝和肥胖风险。

代糖产品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消费者不必对代糖“谈虎色变”,而应基于科学和权威机构的结论做出判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甜味剂自面世100多年来,安全性已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众多食品安全机构的反复确认。国家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全部经过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系统评估和严格论证,安全性毋庸置疑。甜味剂不仅是食品工业的“甜蜜礼物”,更解决了现代人“甜味需求与健康管理”的难题。

责任编辑:郭旭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