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咖啡致癌”谣言再起 专家:丙烯酰胺含量不足为虑

发布时间:2023-12-11 13:32:30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韩肖

日前,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进行采样,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抽检样品涉及“瑞幸”“星巴克”等20个市面主流品牌,包括了美式咖啡、拿铁和风味拿铁等不同品类,基本涵盖市面在售的现制现售咖啡产品。

上述消息一经发布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喝咖啡致癌”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消费者不仅对咖啡中丙烯酰胺由来深感疑惑,更对于今后能否继续畅饮咖啡表示担忧。

丙烯酰胺是什么?

其实有关“咖啡致癌”的说法早在2018年就曾引起过关注,而事件的主角同样是“丙烯酰胺”。上海疾控在同年的科普文章《你不必高看咖啡里的丙烯酰胺》中就已指出,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酰胺不足为虑。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显示,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加热(120℃以上)烹调过程中形成,140-180℃为生成的最佳温度,而在食品加工前检测不到丙烯酰胺。在加工温度较低,如用水煮时,丙烯酰胺的水平相当低。

由此可见,丙烯酰胺并非咖啡中自带,而是与高温烘焙的时长和程度有关。至于丙烯酰胺的致癌性,记者查询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将丙烯酰胺列为2A类致癌物,即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另外,根据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于今年2月发布《吃了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真会致癌吗?》一文中指出,根据2010年国际《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第48期)一项研究结果,丙烯酰胺导致致癌时的剂量为2.6~16μg/kg.day(1微克是1克的一百万分之一),即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丙烯酰胺156微克(156微克=2.6 微克×60)就达到致癌量。经过换算相当于每天喝12 kg的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我们每天真能喝完12 kg的咖啡吗?答案显而易见。

咖啡还能不能喝?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因此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均没有针对丙烯酰胺制定限量指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马冠生撰文指出,很多食物比如烧烤、面包、油炸物以及一些淀粉类食品在加热时多少都会产生一些丙烯酰胺,少量的丙烯酰胺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另外,关于“咖啡致癌”这个话题,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发布信息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专家发现,无确切证据证明喝咖啡会致癌。

尽管多方证据均表明此次“咖啡致癌”消息纯属谣言,但对于咖啡爱好者而言,饮用咖啡还需适度。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不要长期过量饮用咖啡,养成正确咖啡饮用方式,避免在晚上睡觉前或早上空腹时喝咖啡,酒之后不宜喝咖啡。同时建议各现制现售咖啡商家在严格把控咖啡豆/粉、牛奶、糖浆等原料质量的同时,要在产品销售目录上对香草拿铁等含糖量较高产品、咖啡因含量及不适宜人群等予以警示或作出明确标示,以供消费者选择参考。

责任编辑: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