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消费

珠江桥牌试吃活动 一酱承粤味谷雨话新炊

发布时间:2025-04-11 15:57:31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清明时节雨纷飞,羊城浸润在暮春的湿润中,珠江畔的老字号珠江桥牌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试吃活动,悄然掀起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碰撞。天河与海珠两区的试吃现场,豉汁蒸排骨、西洋参水晶鸡的香气氤氲升腾,市民们举箸品评间,不仅尝到了地道的粤味,更触摸到广府饮食文化在快节奏时代的创新脉搏。

这场以“一酱成菜”为主题的活动,恰逢谷雨节气前。古时,岭南人讲究“雨生百谷,食养脾胃”,家家蒸煮养生菜肴。而今,珠江桥牌以非遗豆豉与现代工艺结合的一酱成菜,让年轻家庭、银发长者、职场新人只需三步即可复刻经典,既应和了节气养生的传统,又呼应了都市人对高效生活的追求。一酱做成广东招牌菜的生命力,在于它既能坚守传统饮食文化的广府魂,又能包容电饭锅、电蒸锅、空气炸锅里的新炊烟。

image.png

一酱破圈,三代食客共话“厨房变迁”

试吃台前,5岁的男孩舔着筷子央求“再来一碗”,二孩父亲张先生已拎着酱料包走向收银台:“孩子挑食的难题,竟被一包豉汁酱解决了。”隔壁队伍中,65岁的陈阿婆尝罢连连点头:“这味道和茶楼一模一样,孙女加班再晚也能自己蒸一盘。”而25岁的“厨房杀手”李小姐,正兴奋地拍照发朋友圈:“原来做大厨,只需一包酱和一台电饭锅或电蒸锅。”

不同世代的味蕾,在此时达成了奇妙的默契。现场,工作人员亲自演示烹饪过程,食材洗净,酱料拌匀,接着放入锅中。短短20多分钟,一道豉香四溢的排骨就新鲜出炉,端上了餐桌。整个烹饪过程没有油烟,既安全健康,又美味可口。这种“去繁就简”的烹饪方式,恰恰体现了广州人骨子里的务实精神。一方面执着于追求“镬气”带来的地道风味,另一方面也欣然接纳“便捷”之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活动现场的转化率印证了这一点,超七成试吃者当场下单,银发族为孙辈囤货,宝妈将其列入“育儿神器”,年轻人则视其为“厨艺救星”,戏称“终于能在朋友圈晒厨艺了”。

image.png

从清明粿到一酱成菜,老字号的节气新答案

四月,广州人刚送走清明粿的艾草香,又迎来谷雨时节的健脾养生潮。传统上,清明粿需手工捶打艾草,谷雨炖汤讲究“慢火细煨”,而如今,珠江桥牌以“一酱成菜”给出了新解法,豉汁排骨酱非遗豆豉,既保留“豉汁蒸排骨”的怀旧滋味又融入了现在烹饪方式的便捷,西洋参水晶鸡料即保留了广府的传统,又注入“养生鸡”的现代概念。

“老字号的价值,不在于固守旧法,而在于让传统活在当下。珠江桥牌创立于1958年,曾以酱油出口量领先扬名海外,截止目前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凭借“一酱成菜+现代厨具(电饭锅、空气炸锅、电蒸锅、电烤箱)”的模式,将地道的广东招牌菜推向家庭餐桌。这种创新,与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开放基因一脉相承,从海上丝绸之路的香料贸易,到今日的跨境贸易,一酱成菜的全球畅销,变的载体,不变的是对“食”的极致追求。

image.png

便捷与传承如何兼得?

在“预制菜争议”频登热搜的当下,珠江桥牌的“轻烹饪”模式提供了一种平衡思路:不替代烹饪过程,而是简化调味门槛。非遗豆豉、天然西洋参等对优质原料的坚持,三步成菜的极简操作,拥抱健康生活的同时,让消费者在快节奏中重拾下厨乐趣。

一酱成菜不是要取代妈妈的手艺,而是让忙碌的子女也能为父母做一道家乡菜。正是老字号突围的关键,当豉汁蒸排骨的蒸汽在千家万户升起,岭南饮食文化的烟火气,便以新的形态生生不息。

暮色中的广州,写字楼灯火未熄,厨房里咕嘟作响。一包豉汁排骨酱,一台电饭锅,20多分钟后,豉汁香从窗口飘出,与隔壁阿婆炖了3小时的老火汤香气交织。这座城市的饮食叙事,从未非此即彼。正如珠江桥牌试吃现场那条蜿蜒的长龙,排队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现代人对“美味”与“效率”兼得的永恒期待。(推广)

责任编辑:郭旭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