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时间的礼赞:四特天工·拾贰诠释天人共酿老酒品质

发布时间:2025-05-28 14:47:41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一场跨越三百年的技艺对谈,见证一瓶老酒的文明跃迁。

5月26日,一场穿越三百年的对话在南昌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演,四特酒的战略级单品“天工·拾贰”在这场以“做时间的朋友”为名的发布会上首次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竹简卷轴与全息投影在现场交织出奇妙的时空褶皱,主持人化身酿酒师正与“穿越而来”的宋应星共话“天人共酿”。在这场沉浸式发布会上,一瓶老酒跨越时间的长河缓缓走来,一场关于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如何共生的深刻探讨被娓娓道来。

品质动人心,白酒专家天团一致好评

发布会当天上午,四特酒开展了天工·拾贰国家级大师鉴评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席团主席王新国,酒业泰斗、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季克良,酒业泰斗、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高景炎,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徐岩,中国酿酒大师、国家级白酒评委、白云边常务副总经理熊小毛,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首席品酒师、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生文,国家白酒评委、江西省评酒大师、四特酒酒体设计师熊文波等重量级酒业专家组成“白酒品鉴天团”。

白酒专家品鉴团通过“色泽、香气、口感、风格、典型性”等维度,对样酒进行专业品评,最终达成“微黄透明,陈香幽雅,米粮香、花香、果香、木香舒适,绵甜甘润,醇厚细腻,回甜净爽,余味悠长,特香风格典型。”的一致品鉴结论,为天工·拾贰的品质证言。

典籍里的中国味道,从”清江土烧"到特香国标

三百年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下了世界第一部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书中辑录的“乃粒”“曲蘖”等篇章,系统总结了南方酿酒技艺精髓。"曲蘖篇"中清晰记载了关于"清江土烧"的内容:"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

三百年后,现代特香型的四大工艺特征——整粒大米发酵、麦麸加酒糟制曲、红褚条石窖池、三香兼具犹不靠,均可追溯至《天工开物》。1952年国营樟树酒厂成立,1988年特香型白酒标准通过审定,四特完成了从古法技艺到现代标准的跨越。天工·拾贰是典籍文字物质化的最佳载体,古籍古方古技在一刻跨越三百年实现创造性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天工·拾贰的基酒产自四特酒独有的101车间,依托72年不间断使用窖池发酵,历经5轮次发酵、3层摘酒,34道核心工艺,坛储12年优质基酒搭配30年稀缺调味老酒小批量勾调,由11位平均工龄20年的国家级酿酒师团队打造出品。酒体调配更融合12年优质基酒与30年稀缺调味老酒。值得注意的是,其独创的"三层摘酒"工艺,使优质基酒产出率不足30%,这种近乎偏执的品质追求,最终凝结为天工·拾贰特香型的高端风味。

文化解码:一本“可饮用”的《天工开物》

天工·拾贰外盒形若《天工开物》古籍,翻开一瓶天工·拾贰,如同展开一幅流淌的文明长卷。靛青色封面暗合“青出于蓝”的进取寓意;篆体“天工”封条如历史封印,尽显封藏高贵、品质稀缺的珍藏价值;君子玉兰瓶玫瑰金披肩,彰显温文儒雅 君子之姿;“老酒之上、天工之酿”的品牌标语是传承古法的品质背书。还未品尝,包装就已带来一场悠久的文化洗礼。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廖钟亮表示,天工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是工匠精神的象征;而“拾贰”这个数字承载着特别的、深远的含义,寄托着十二为界、万象更新的东方哲学。

在中国文化中,“拾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12时辰的昼夜轮换、12月份的四季更迭、12生肖与12地支结合的推演之道……“拾贰”是时间的演绎和表达。天工·拾贰蕴含着时间的秘密,它是一瓶时间酿成的美酒,更是“让时间成就品质”的最佳诠释,彰显着四特坚持“做时间的朋友”,创造创新中国白酒特香型的至高理念。

中国白酒市场目前是浓香酱香的大时代,在酱香浓香主导的白酒江湖中,特香型如何实现价值突围?四特或许以及给出了标准答案。典籍智慧的当代转译、时间匠心的物化表达、稀缺价值的文化认证、以技术驱动品质,以品质保障高端定位。

当发布会现场点亮象征十二时辰的光影装置时,四特酒其实完成了一次商业哲学的升维。从"守艺"到"创艺"的跨越,本质是将时间这个最大的奢侈品,转化为可感知、可交易、可增值的文化资本。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的时代,这种以文化厚度对抗市场波动的能力,或许正是穿越周期的终极密码。(推广)

责任编辑:郭旭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