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优质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发布时间:2025-07-04 11:32:48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
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对国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通过集成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
在今年夏粮收购中,国产优质小麦备受青睐。在全球粮食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增强,促使更多企业转向采购国产小麦。这一转变既降低了小麦产业链对外依存风险,更形成了“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精细化发展的结果。根据蛋白质含量差异,专用小麦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制作面包、方便面等;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适中,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适合制作饼干、蛋糕等。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种植以中筋小麦为主,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高度依赖进口。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进口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倒逼我国加速发展国产优质小麦,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粮食供应体系创造机遇。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为进口替代创造条件。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对国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通过集成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有的品种可媲美进口优质小麦。面粉加工行业实现深度适配创新,开发出针对国产小麦特性的精准配麦工艺,能够生产出各种专用面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建立“育—种—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了国产小麦制品竞争力。
进口小麦锐减为国产优质小麦释放市场空间。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仅161万吨,同比骤降80.1%。这一变化直接缓解了国内外小麦价格竞争,推动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现,面粉加工企业纷纷转用国产优质小麦,食品加工企业加速本土采购。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中筋小麦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强筋、弱筋小麦市场所占份额持续提升。
从目前来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仍面临多重挑战。品种方面,尽管产量品质显著提升,但面筋强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与进口高端品种还有差距,育种技术亟待突破。产业链协同不足,部分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惯性依赖进口,产销衔接松散,优质小麦市场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市场机制不完善,优质优价落实不充分,部分地区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价差不明显,影响种植积极性。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了国产优质小麦的市场认可度和可持续发展。
好粮是种出来的。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现象。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更高,品种抗逆性弱、管理成本高,产量不及普通小麦,收益优势不明显。更关键的是,缺乏稳定订单保障,农户担忧销路,制约种植结构调整。应加速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支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订单农业+保险”保障机制,确保农户获得稳定溢价收益。
好粮要卖好价,关键在于形成优质优价粮食流通体系。要完善市场化收储体系,引导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实施分级溢价收购,确保与普通小麦形成合理价差。制定全国统一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分级标准,实施分级定价。推广订单农业,发展“专收专储”,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需,形成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国产优质小麦进口替代成效显著,彰显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未来,需政企研农协同发力,突破瓶颈,推动国产小麦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郭旭商务部:7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小幅...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7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下降1.0%。
商务部:7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7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上涨1.9%。
商务部:6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6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下降1.2%。
商务部:6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略有...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6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下降0.7%。
商务部:5月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小...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5月份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环比下降1.1%。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