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食说

煎饼馃子应不应该有标准?

发布时间:2018-03-26 09:07:40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胡宇齐

      《舌尖上的中国3》再次带火了天津煎饼馃子,也让何谓“正宗”成为热议话题。近日,新成立的天津市煎饼馃子协会表示,将为煎饼制定统一标准。这一消息反而引发了网友们的更多讨论:如果煎饼馃子都一个味儿了,还有什么乐趣?

行业协会制定推荐标准,为煎饼馃子画张“标准像”,本无可厚非。不过转念一想,对于这个遍布大街小巷并已走出国门的市井小吃而言,必然一地有一地的做法。即便在发源地,老天津讲究传统吃法,学生党喜欢花样百出,白领一族则需要营养搭配……多样多元的煎饼,正对应着消费者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只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摊出的煎饼大家爱买,便无不可。出台制作标准,又或者像某位网友那样搞出个“煎饼馃子白皮书”来捍卫“正宗”,“以自带鸡蛋为荣、夹带火腿香菜为耻”,未免有些过于矫情了。

中华美食的魅力,某种程度就在于从来“不标准”。翻开菜谱,常用量词就是“少许”“适量”“一小把”。即便是同一道菜,一千双手会做出一千种味道,烹饪火候、食材分量、烧制时间等均无确数,颇有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意思。也正因此,方有“吃货”不辞辛苦穿街走巷,非要吃这家的宫保鸡丁,那家的炸酱面。而从历史长河回望,再传统的食品,也不会一成不变。比如,“煎饼馃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33年的《大公报》上,天津煎饼馃子更是有600多年的历史。今天的煎饼馃子再传统,也不会是当年的模样。正是不断地改良创新,后人才能在这一口吃食中感受生活的智慧。

食物不只有果腹之用,还承载了丰厚的记忆与念想。《板桥家书》里写,“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舌尖上的味道,与每个人的记忆相连;味蕾的坚持,往往蕴含着个体的情愫:或是一抹乡愁,或是浓浓亲情,或是时令风俗……这些年,每当有关食物“标准”之争,譬如粽子应当甜还是咸、过年该吃饺子还是汤圆等,都会吸引网友兴致勃勃群起“论战”,正是因为食物背后,饱含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太多弥足珍贵的独家感受,这些和流水线无关的东西,又如何能够千篇一律地被“标准化”呢?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某种风味食品想要传承与推广,可以有些推荐标准和规范,但用不着那么刻意和刻板。毕竟,当一种食物真正嵌入了人们的生活,就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又何愁流传不下去呢?(胡宇齐)

责任编辑:陈思

新时代 新春糖 第98届全国...3月22日起,第9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举行。【详情】

2016中食协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邛崃举行【详情】

2015国际洗手日·滴露千万...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个国际洗手日前夕【详情】

解读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猪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说法充斥网络。【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824992
投诉建议:010-88824992
电子邮箱:food@china.org.cn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