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营养

信偏方生吞鱼胆 明目不成反中毒

发布时间:2018-05-22 10:20:59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王燕

      民间有吃鱼胆可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说法,嘿嘿,70多岁的张大妈就因听信这些说法,生吞了一个大鱼胆,结果8小时后就上吐下泻了。到医院一检查,张大妈的转氨酶飙升过万,被确诊为鱼胆中毒导致肝肾损伤。

俗话说“病从口入”,目前正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张大妈这回算是有了切身体会,回想起自己的傻大胆儿,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鱼胆生吞、煮熟、泡酒喝都含毒

据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范颖大夫介绍,张大妈患眼疾已有数十年,各种偏方秘方这些年也用了不少。上周末到菜市场买菜看到卖草鱼摊前有清理出来的鱼胆,特意和老板要了一枚,回家洗了洗,鹌鹑蛋大小的鱼胆一口吞进了肚里。可没过一会儿,张大妈就上吐下泻,后来症状逐渐加重,胸闷、心慌,赶紧奔了医院。入院后化验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血压低,人处于半虚脱状态不说,谷草转氨酶高达10862U/L,谷丙转氨酶高达6281U/L,不仅转氨酸超出正常值百倍以上,肌酐也高达353,表明肝肾功能都严重受损,目前仍处于病重状态。

范颖大夫说,鱼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酸、牛磺胆酸、鹅去氧胆酸、牛黄去氧胆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钠、氢氰酸、组织胺等。日本学者从鱼胆中提取出一种叫做鲤醇硫酸盐的有毒化合物。它很厉害,不怕高温加热,也不怕酒精,很难破坏。胆汁中的鲤醇硫酸酯钠、组胺、氢氰酸、胆酸等等都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常用量为1-2.4g,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食用鱼胆后患者一般很快就会发病,初期症状是类似吃坏肚子的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但随后就可能出现肝肾受损,最为严重的是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心肌损伤等,甚至造成死亡。已知的十多种有毒鱼胆包括常见的青草鲢鳙四种鱼和鲫鱼、武昌鱼等,不过由于草鱼个头大、胆汁多、容易购买,因此鱼胆中毒的患者有80%是由它引起的。如果为了治病而服用鱼胆,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擅自增加用量和服用次数。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抢救处理。范颖大夫还提醒,生食鱼胆除了中毒还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其他动物内脏也不要生吃,有可能引起感染甲肝、戊肝。

令人又爱又恨的“偏方”

北京地坛医院高燕菁主任药师也提醒,我国古代的《证治准绳》一书中曾经记载过鱼胆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痛的作用。古代的医生也是把鱼胆和其他的药配伍,大部分作为外用药来用,而不是直接内服。实验证明用草鱼胆汁以6毫升/千克的剂量对小白鼠洗胃,24小时之内可使小白鼠死亡。草鱼胆虽有祛痰、降压等作用,但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所以最好不用。

除了鱼胆,生活中还有一些补品、食物服用时也要注意。比如,多年来大家都对何首乌的黑发功效深信不疑,可是你知道吗,何首乌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这种衍生物,过量服用会出现肝脏损害。我国食品卫生法中明文规定河豚鱼不能食用,但由于河豚鱼肉味鲜美无比,使得很多人敢冒生命危险去食用,每年有不少吃河豚中毒的报道。河豚鱼中毒是由河豚鱼毒素引起的,这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毒素,能造成神经传导障碍,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麻痹。此外,银杏果不仅可以煲汤,也可以入药,但是也不能多吃,一般情况下生食银杏果,儿童连吃20颗左右,成人连吃50颗左右就会有中毒的危险。银杏果有毒成分是肉质及种皮中的白果酸、白果二酚,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

勿急病乱投医

治病最好是去医院看

高燕菁主任药师想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会慢慢下降,器官功能也会渐渐衰退,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在所难免。虽然有些偏方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尤其是不遵医嘱、自己听信偏方而服用中草药,极易导致中毒甚至带来生命危险。老年人身体出现问题,切忌病急乱投医,同时,子女应经常回家陪伴老人,发现老人身体、心理有什么不适,科学妥善处理。

文/王燕(北京地坛医院)

责任编辑:陈思

新时代 新春糖 第98届全国...3月22日起,第9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举行。【详情】

2016中食协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邛崃举行【详情】

2015国际洗手日·滴露千万...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个国际洗手日前夕【详情】

解读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猪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说法充斥网络。【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824913
投诉建议:010-88824913
电子邮箱:food@china.org.cn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