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餐饮企业该怎么办?“网红店”也头疼
发布时间:2020-02-07 09:32:39 | 来源:中新经纬 | 作者:张芷菡
春节本是餐饮行业的消费旺季,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餐饮店客流量大幅减少。许多餐饮企业在年前为“年夜饭”、春节聚餐准备的大量食材无处可用,甚至有餐厅摆摊卖囤积的食材,以减少损失。疫情下,餐饮企业如何自救?网红店表现如何?
餐饮业受损,网红店不例外
隔离在家必不可免使餐厅客流量骤减,不仅是普通餐厅,昔日的网红餐厅也不再有排队购买的盛况。
家住北京的消费者常女士告诉中新经纬记者,家附近的三里屯商业街中,多数餐厅都已经关闭,只有麦当劳和几家网红咖啡厅、网红甜品店仍在营业。不过,常女士称在假日期间光顾的网红咖啡厅和甜品店,店内都只有一两位消费者,也只各自有一位店员看店,而这些网红店平日里排队就需要近1小时。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认为,餐饮行业受损程度不以网红店或非网红店区分,而是要看资金实力。营收受阻情况下,餐厅仍要承担员工薪资、水电、租金等成本,在资金方面有实力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能够“抗一抗”,而中小微的餐饮企业营收骤降,不排除压力下闭店可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餐饮业近几年来都是一个超过四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平均一个季度就是一万多亿元人民币,一季度起码1/2时间不能外食和聚餐,餐饮业在一季度起码有5000亿元左右的经济损失。
而恒大研究院的疫情报告估算,去年春节7天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今年单餐饮零售业在此次春节7天内的损失预计到达5000亿元左右。
外卖是唯一选择吗?
在疫情导致到店消费客流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发展外卖业务成为许多餐厅首选应对之策。立春春饼套餐外卖、汤圆外卖、老字号外卖纷纷推出。外卖平台饿了么也在1月30日表态,2月1日-2月29日,对全国所有口碑商家免除商品佣金。
外卖业务能救餐饮行业吗?付一夫表示,在当前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餐饮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开展外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到店客流量减少带来的压力。
以堂食为主要营收渠道的西贝,为了缓解堂食客流骤减和原材料囤积带来的压力,选择关闭堂食,开启外卖以自救。但西贝董事长贾国龙透露,如今每天的外卖额只能达到正常水平的10%,是杯水车薪。
赵萍认为,靠外卖缓解餐饮行业压力有一定难度。“虽然外卖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但一方面,外卖通常集中在办公楼、医院、景点、交通枢纽等人流聚集处,受疫情影响,人流聚集减少,外卖新增长将受到打击;另一方面,人们也普遍关注外卖安全问题,外卖次数和频度会相应减少。”
专家建议补贴自救企业
2月1日,央行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2月2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付一夫指出,当前餐饮企业特别是小微餐饮企业的融资困难凸显,中小微企业在可抵押物等方面较差,融资较难,在疫情影响营收情况下,获得贷款难度加大,这是他们面对最主要的风险。应当加大金融支持。
赵萍则认为,为恢复增长提供良好条件,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是必然的,但疫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某一行业进行普惠性补贴并不现实。她建议,餐饮企业不能坐等救助,应主动采取措施自救,疫情过后消费者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可以对顺应消费者新要求,进行明厨亮灶等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投入的餐饮企业进行补贴。
责任编辑:陈思商务部:批发市场、超市、社区菜店等应尽...2月5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做好商贸企业复工营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批发市场、超市、便利店、社区菜店等应尽快恢复营业。
北京禁止各类群体性聚餐活动,可通过12...《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群体性聚餐管控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餐饮服务经营者和个人组织和承办各类群体性聚餐活动。
北京禁止餐饮企业承办群体性聚餐活动,3...禁止餐饮服务单位承办各类群体性聚餐活动。消费者到餐饮服务单位就餐,餐饮服务单位应控制就餐人数,就餐人数超过3人,就算聚餐。
“蒋氏丰收”1批次茶油腐乳被检出微生物...2月5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6批次不合格食品抽检信息。其中,标称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蒋氏丰收腐乳店生产的1批次“蒋氏丰收”茶油腐乳上榜。
多路政策力保百姓“菜篮米袋”无虞在多路政策支持和各方力量驰援之下,我国物资储备将保持充足,在此基础上逐步优化供应,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平稳有序。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带您爱上中国茶。【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