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月薪5000未必能招到人 餐饮业回暖遭遇“缺人”难题

发布时间:2021-03-25 09:52:24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7085亿元,同比增长68.9%。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及餐饮消费回暖,餐饮业用工市场再次活跃起来。

近日,有机构发布餐饮业就业数据显示,每年3月和7月是餐饮业的招聘求职高峰期。从求职的活跃度来看,2021年2月,餐饮业招聘、求职最活跃的职位均是服务员。因该岗位门槛较低,人员流动性大,因此招聘求职需求较大。

月薪5000招不到服务员

尽管餐饮消费市场活跃,但用人短缺问题仍然存在。今年1月,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餐厅服务员排名第五。

据央视新闻报道,以上海市为例,数据统计,餐饮业目前有效需求与有效求职人数的求人倍率约为2.24,也就是1个求职者有超过2个岗位选择机会。

“服务员岗位即使开5000块一个月并包吃包住,依然都招不到人。连洗碗工都5000一个月了。我们团队招服务员开6500的工资,还是没人应聘。”有业内人士表示。

基层员工难招,研发人员更是紧缺。某包点品牌创始人对媒体记者表示,“我们是比较重视研发的,目前开出30万~40万(年薪)招面点研发人员。但即便开出高薪条件,也很难找到人才”。

伴随着招人开价的增加,餐饮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在快速提升。据中国烹饪协会2020年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餐饮业用工压力持续加大,人力成本费用继续攀高,成为餐饮经营成本费用增速最快的一项。

《报告》显示,2019年餐饮百强企业营收增速为9.6%,而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研发投入成本、社会保险成本同比增速分别为23.1%、24.4%、14.4%、14.1%、10.8%,人力成本的同比增速最快。中国烹饪协会方面表示,人力成本和人员防疫叠加负担重,降本增效成为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以中餐上市企业海底捞2019年业绩为例,营收265.56亿元,同比增长了56.5%。而员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为79亿元,同比增长了5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财报中,尽管根据全国不同城市情况,海底捞为所有员工进行了工资增加调整,但也强调了从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人手短缺现象。

餐饮用工方式有待转变

对于用工短缺的原因,有分析认为,在众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中,“后厨帮工”“服务生”“洗碗工”等依旧是低端职业。相比较于在餐厅端盘子,年轻人更倾向于舒适、有尊严的工作。此外受疫情影响,务工人员就地就业,以及总体就业人数减少等也加剧了餐饮从业人数减少。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表示,“餐饮行业的用工,从观念、从人数来说它在减少,但是餐饮行业对人的需求却在增加,这个一正一反两者对冲的情况下,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就很严峻了。现在餐饮业采用扫码点餐也好、智能机器人也好,都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用工荒问题。”

对于用工问题,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未来的餐饮行业要找到员工、留住员工,薪酬和福利的提高是必然的,企业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停留在过去3000块钱随便招人的臆想中。

餐饮业可以采用全职加兼职的模式,减少人力开支成本,同时也需要提升品牌综合实力,谁都愿意到大品牌就业,毕竟有保障,待遇相对要高一些。至于机器人和人力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不能为了追求节省开支,就全部替换成机器人,这样会失去人情味。

中国烹饪协会原副会长冯恩援表示,随着餐饮行业用工需求逐渐改变,灵活用工方式使用越来越多。例如,小时工、退休人员、在校实习生、4050非社保员工、在职人员除了正常排班外自愿加班行为、劳务派遣、社会创业群体等,灵活用工发展特点可概况为“八灵活”“两协商”,有利于扩大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方式,满足行业发展用工需求。

责任编辑:陈思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科学饮水 健康生活关注中国网食品频道饮用水专题。【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