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妙可蓝多、百吉福奶酪棒,网红“乐纯”被罚10万元
发布时间:2022-02-18 10:27:23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郭铁
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期网红酸奶品牌“乐纯”关联方北京乐纯悠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纯公司”)更新一条行政处罚信息。因在自家儿童乳酪棒电商宣传视频中,将竞品“妙可蓝多奶酪棒”和“百吉福成长奶酪”描述为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侵害竞争对手商品声誉,乐纯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处以10万元罚款。
2月16日,乐纯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已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并开始对外宣严格把关。
因侵害竞品商誉被罚
经监管部门调查,2021年9月27日-10月27日,乐纯公司在其天猫店铺销售的“乐纯新鲜奶酪原制儿童乳酪棒高钙低钠0蔗糖50g×3×3大袋”(以下简称“乐纯儿童乳酪棒”)产品宣传中,出现了“妙可蓝多奶酪棒”“百吉福成长奶酪”和“乐纯儿童乳酪棒”。
在宣传视频中,乐纯公司称,“你还在给宝宝买这种儿童奶酪棒吗?选错奶酪棒可能会危害宝宝的生长发育,市面上长这样的奶酪棒,含有大量的添加剂,标注着三岁以下不能食用,吃多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教你一招不踩坑,要买就买新鲜奶酪”,并用红“×”标记“妙可蓝多奶酪棒”。
监管部门认为,“妙可蓝多奶酪棒”与“百吉福成长奶酪”结合其使用的卡通形象及产品造型,在干酪、再制干酪类似制品市场具有较高辨识度。在涉案宣传视频中,乐纯公司将“妙可蓝多奶酪棒”和“百吉福成长奶酪”描述为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并称“吃多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暗示选择“妙可蓝多奶酪棒”“百吉福成长奶酪”等类似奶酪棒是错误的,选择“乐纯儿童乳酪棒”才能“不踩坑”。相关宣传内容没有充足的事实依据,极易造成误解,且具有明确的攻击性、他向性,侵害了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
基于上述事实,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2022年2月4日对乐纯公司予以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10万元。
问题视频内容已处理
针对此次处罚,乐纯相关负责人2月16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乐纯儿童乳酪棒上述宣传视频中出现了其他品牌产品,工作人员在做视频时虽然打了马赛克,但在个别画面中没有打全,目前相关问题已处理完毕。
该负责人称,“之前更多在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原奶、物流这块抓得比较严,现在开始在对外宣传上严格把控,避免出现这样的事件。”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乐纯食品天猫旗舰店乐纯儿童乳酪棒正常销售,相关视频中已删除竞品信息,产品宣称“奶酪就吃新鲜的,100%干酪含量,高钙低钠,纯净配方”,配料表除了生牛乳、芝士粉、发酵菌,“其他什么都没有”,“一支顶十支奶酪棒的干酪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奶酪按干酪含量不同可分为原生干酪和再制干酪,目前市面上主流奶酪棒产品属于再制干酪。根据国标定义,所谓再制干酪,就是以干酪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辅料,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产品中干酪添加量只要大于15%即可。
“要注意区分原生干酪和再制干酪。我国发展再制干酪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以此提升奶酪消费量。”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由于饮食习惯不同,100%原生干酪对国内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好吃。再制干酪制作过程中添加各种成分,正是为了让奶酪更软、更好吃,也更容易消化。从营养成分来说,再制干酪产品中钙含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被人体吸收。
乐纯儿童乳酪棒配料表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生牛乳、芝士粉、保加利亚乳杆菌等。虽然产品包装标示“干酪”,但宋亮认为,其产品更接近芝士风味酸奶。
“对比营销”为惯用手段
资料显示,乐纯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为刘丹尼。据报道,2014年底,刘丹尼创立乐纯。2018年,乐纯还迎来由可口可乐领投的数亿元投资。
品牌传播过程中,乐纯曾推出“乐纯标准”,即“让食物更真实透明,让更多人爱上自律饮食”。不过,当时在宋亮看来,乐纯是一个善于营销的品牌商,“乐纯标准”是一个模糊概念,试图在各种品类中做出独特性。
而在产品宣传推广中,通过对比手段凸显自身产品“更好”,是乐纯及一些网红酸奶品牌的惯用手法。如在主打产品“三三三倍酸奶”的电商页面,乐纯就与“普通零添加酸奶”做了对比,称其“生牛乳投入400%,乳酸菌投入300%,蛋白质10.6g+”,“适合宝宝的纯净配料表”。
至于为何强调“纯净配料”,刘丹尼曾在2020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吃化学添加剂食品,很多妈妈也在找没有添加剂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就是为这些人做的。”不过,他也表示,有添加剂的食品不等同于问题产品。
责任编辑: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