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蒙牛卢敏放:一杯好奶的背后 要实现全产业链降碳

发布时间:2022-02-18 13:28:26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2月17日,第四届消费品论坛(CGF)中国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约300 名全球知名企业领袖围绕“合力同创 共美未来”的主题开展深入讨论。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受邀参会并发表致辞,他表示, 中国乳业的碳中和极具挑战,需要全产业链充分协同,合力打造“净零碳时代”。

极具挑战的乳业碳中和

“只有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繁荣。”致辞中,卢敏放开宗明义地点出消费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在他看来,消费品行业在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必须直面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杯牛奶的碳足迹,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原奶运输、加工处理、牛奶灌装和储运销售等众多环节。全球食品行业最主要的碳排放均来自购电和自身运营之外的排放,乳业在这个领域碳排放更是达到90%以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卢敏放说。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目前畜牧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15%。特别是奶牛,1头奶牛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2头肉牛、14只绵羊、22只山羊或74头猪。

卢敏放表示,全球乳制品行业的减碳压力非常巨大。而相比于西方,“中国乳业的碳中和极具挑战,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在消费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以更短的时间,完成碳中和的任务。”

作为乳业龙头企业,蒙牛已于2021年正式提出将“率行业之先实现碳中和”。“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双碳’战略,积极布局零碳产品,助力打造‘净零碳时代’。”卢敏放说。

全力推动全产业链碳中和

事实上,蒙牛在碳中和方面的动作迅速,来源于多年来在全产业链减碳进行的积极探索。卢敏放表示,“目前,蒙牛将碳中和的目光瞄向了上下游产业链,在上游牧业环节、加工环节、物流消费环节,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在上游奶源端,蒙牛旗下的圣牧、现代牧业两大牧业公司,原奶碳排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尤其是圣牧,十年来乌兰布和沙漠种植了9000多万棵树木,打造出全球瞩目的沙漠绿洲中的有机牧场,这一案例也入选了联合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

在生产端,蒙牛已拥有2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全面应用太阳能、沼气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部分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零碳”运营。而且,蒙牛还率先应用“消费后再生塑料(PCR)”作为产品外包薄膜,规模化减少了塑料浪费和碳排放。

在下游物流环节,蒙牛开展了“绿精灵”计划,用数字化环保周转箱全面替代传统瓦楞纸箱,每年可节约用纸7.8万吨原纸,减少树木砍伐206万棵,减少1680吨二氧化碳排放。

蒙牛的一系列做法,正在改变整个行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卢敏放亦表示,未来蒙牛将持续依托全产业链的协同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把各环节的碳排放做到最优。

合力打造“净零碳时代”

蒙牛正在全球范围内,携手各地区同行探索乳制品领域的碳中和路径,正在为世界乳业的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近年来,蒙牛持续与FAO、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等国际机构密切合作,加入“Pathways to Dairy Net Zero(乳业净零之路)”倡议、进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商业自然联盟”。

而且,在双碳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已成为市场评判公司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蒙牛的这种不断提高碳中和标准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也让其在ESG领域获得了诸多赞誉。

经过持续努力,2021年蒙牛MSCI评级上调至BBB,以及恒生ESG评级升至A+,均取得了中国食品行业领域最高ESG评级。当年蒙牛还入选国资委央企ESG排名第2。

卢敏放表示,“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艰险赛道,也是一条充满机遇的金光大道,快消行业应当满怀信心、携起手来,合力共创一个‘净零碳时代’”。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