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传说中的“米猪肉”碰到千万别买

发布时间:2023-03-13 09:28:24 |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 作者: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熊铮记者朱海)近日,网上一则视频引发不少消费者关注。视频中的男子将购买的五花肉烧熟后,发现脂肪层有不少小小的豆状颗粒。那么,这些豆状颗粒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传说中的“米猪肉”?3月10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就此发布消费提示。

“米猪肉”又称“豆猪肉”“痘猪肉”,这种猪肉中含有一种囊虫寄生虫幼虫,学名为猪肉绦虫囊尾蚴,呈现白色颗粒状,在猪肉没有完全熟透的情况下误食会导致寄生虫感染,继而导致肠道病变,引发绦虫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米猪肉”是禁止食用的。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鉴别呢?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醒,“米猪肉”色泽不鲜亮,在其瘦肉、肥肉及五脏器官上有米粒状的白色囊包。消费者可以用刀在肌肉上每隔1厘米切一刀,如发现肌肉上附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即是囊包虫,就可判断为“米猪肉”。

一般来说“米猪肉”并不常见,猪肉上常见的豆状颗粒也可能是脂肪粒。脂肪粒是长在肥肉上约针头般大小、一粒一粒的白色小疙瘩,且不会出现在瘦肉层,可能是饲养过程中猪吃了过多饲料后加快生长而形成的,是可以食用的,无健康危害。

此外,有颗粒团块状的肉也可能是淋巴肉,这种肉摸起来有比较明显的坚硬颗粒感。由于淋巴肉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若加热烹饪过程中没有完全熟透,也可能带来食用风险。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生猪肉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食品经营场所,选购检验检疫合格的猪肉。新鲜生猪肉上市必须要有“两证两章一报告”(即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和非洲猪瘟检测报告),无证章或证章不全的产品应避免购买。此外,消费者在烹饪猪肉时,一定要充分加热,确保煮熟煮透。


责任编辑:王琦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