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万紫千红红茶,红茶世界的“寻新记”

发布时间:2024-04-15 10:07:06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李青璇

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曾说到“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在古人的眼中,一片鲜叶足足要经“九难”才得以诞生醇厚滋味,绽放自身的价值。在如今的红茶世界,竹叶青茶业出品的“不一样的红茶”——万紫千红红茶,也演绎着一片鲜叶的寻新记。

千百年来,人们饮茶的方式在改变,对于茶品口感、香气的追求也在不断更新,茶企也随之推陈出新,打造更符合茶客需求的茶品。近年来,由竹叶青茶业出品的万紫千红红茶,凭借新工艺、新口感、新外形,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一款“不一样的红茶”,是将红茶和乌龙茶和红茶进行结合,进而建立了自身在红茶世界的识别度,那么在口感、香气、外形等各个维度,万紫千红与传统红茶有着哪些不同?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万紫千红红茶:寻新蜕变,成为“不一样的红茶”

“一半天做,一半人做”,茶叶的第一次“蜕变”源于天地赋予。万紫千红红茶源自峨眉高山优质茶区,唐朝名儒李善在《昭明文选注》中曾发出“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这样的赞叹。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湿度高、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加上穿过云雾的漫射光为每一片茶叶的生长带来丰富的内含物质,让其成为制茶的优质原料,保障了万紫千红红茶的高品质基调。

在鲜叶选择上,万紫千红红茶亦独有匠心,采摘时间不仅分春夏两季,通常只有成熟度较高的鲜叶才能入选制作环节。所选鲜叶熟度不同,所含香气成分自然不同,这是形成复合香气的物质基础,也是万紫千红红茶区别于传统的红茶的创新体现。精心挑选后的鲜叶离开茶园,进入制茶工艺流程,在这里万紫千红红茶将完成又一次“蜕变”。

万紫千红红茶是将传统红茶工艺与乌龙茶工艺相结合,实现了新口感、新工艺、新外形,为红茶爱好者带来一款不一样的高品质红茶新品。

冲泡之前先观茶相,入口之前先入眼。从外观上看,万紫千红红茶外形圆结壮实、乌润匀整,比起传统红茶条形、针型、卷曲型的特征,反而更能让人联想起近似球状的乌龙茶,显露出一份贵气和时尚感。投茶入杯,茶与茶具间清脆的碰撞声,清脆悦耳。

沸水冲泡,茶在水中翻动,圆结紧实的干茶渐渐舒展开来,也正在这一时刻,万紫千红红茶开始了最后一次蜕变,独特的花香、果香、蜜香复合型香气,飘入鼻端,与众不同。举杯赏汤,金黄透亮的茶汤带来怡人的视觉享受。

而在品饮环境上,万紫千红红茶不局限于传统茶台之上,茶客们可携带万紫千红红茶解锁更多场景,它不仅可以用盖碗等专业茶具冲泡,还可通过简单的白瓷杯、玻璃杯或者紫砂杯冲泡品饮,无论是露营、踏青、还是办公随饮,都是上乘之选,这也是万紫千红红茶“融不同,见万千”包容宽和的体现。

竹叶青茶业实力加持

凭借着始终如一的品质,及其独特的品茗体验,万紫千红正在俘获更多喜欢高品质红茶的茶客味蕾。红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承,而万紫千红红茶能够在积累深厚的中国红茶产业,打造具有新工艺、新口感、新外形的红茶新品,这源于竹叶青茶业多年来的高端茶研制经验,以及品牌层面的加持。

据了解,竹叶青茶业成立于1998年,是集茶园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产品研发、国内外销售、茶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名优茶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产品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广获消费者喜爱和认可,旗下茶品牌更多次作为国际交往礼品,收获了认同和赞誉,公司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

不难发现,一片茶芽看似微小,但蜕变为一款有新意的红茶,考验的却是一家茶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匠心加持,以及对高品质茶的守持。四月万物生长,用一壶万紫千红红茶,捕捉生活方式的崭新一面,在馥郁茶香中,品味每一刻的醇厚甘甜,感知一片叶子里的蜕变智慧。


责任编辑: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