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夏日怎么吃小龙虾才更科学又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9 10:33:56 | 来源:中国食品报 | 作者:

夏天到来,又到了小龙虾上市的时节。但是,一直有个传言困扰着“吃货”们:“小龙虾最脏了,它们喜欢污水和腐肉,是在臭水沟里长大的!”这是真的吗?人们到底能不能安心享用小龙虾?又应该如何选购小龙虾呢?

小龙虾喜欢洁净环境

“小龙虾的生存能力很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不喜欢洁净的环境,更不意味着它们在洁净的环境中就长不好。”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说。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成曾在2016年带学生们做过2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100只小龙虾放进注满河水的洞穴,有2条闸道分别通向2个洞穴,其中一边放的是清水,另一边则是污染严重的水。实验结果显示,约80只小龙虾会直接爬向清水,20只爬向污水,而其中又有5只退出来跑到清水里。多次实验结果大致一样,可见小龙虾更喜欢洁净的环境。

第二个实验是给小龙虾喂食新鲜肉和腐肉,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小龙虾都选择吃新鲜肉,只有少数小龙虾选择腐肉。黄成解释,这就像绝大多数人喜欢吃新鲜豆腐,而少数人喜欢吃臭豆腐一样。

“现在市场上的小龙虾基本都是人工养殖,其核心就是提供尽可能洁净的环境和良好的饲料,让它们长得又快又大。”云无心表示,小龙虾很脏完全是个误解。

一次吃太多可能致病

哈夫病,这一曾在波罗的海沿岸首次发现的疾病,因小龙虾而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因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敖广宇表示,这种情况可能与小龙虾中毒素的累积有关,尤其是那些在被污染的水域中生长的小龙虾。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当(如烹饪时间过短或方法不适),毒素可能不会被完全破坏,从而导致食用后出现健康问题。此外,有些人也可能对小龙虾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化学物质过敏,引发免疫反应及肌肉损伤。尽管小龙虾本身并不直接含有导致哈夫病的特定毒素,但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的小龙虾可能通过这些途径间接导致人体健康风险。目前,哈夫病的研究资料较少,主要集中在病例报告,总体的发病率较低。

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朱旭峥介绍,哈夫病多发于夏季,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20—49岁人群为高危人群,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这种病的临床表现是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患者愈后良好,可以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一次性进食大量小龙虾可能存在诱发哈夫病的风险。2016—2017年,江苏、湖北和安徽等地共报告了1000多例哈夫病病例,其中97%以上和食用小龙虾相关。对此,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要超10只。

朱旭峥提示:“进食水产品后24小时内出现不适,有可能是哈夫病或其他疾病的表现,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说明进食史。”

选购小龙虾有技巧

人们在选购小龙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以确保选购到新鲜且肉质饱满的小龙虾。

购买时要选择来自正规渠道、水质清洁的养殖小龙虾,确保来源安全,减少污染和寄生虫的风险。

观察颜色:优先选择青色小龙虾,因为它们通常是未成年的幼虾,壳薄且软,肉质鲜嫩。红色小龙虾外壳坚硬且厚,但肉质比较紧实醇厚。

检查外壳:新鲜的小龙虾外壳颜色鲜亮、有光泽,避免选择外壳暗淡或有所损伤的小龙虾。

判断活力:选择活动力强的小龙虾,它们四肢完整且活动敏捷。可以通过轻轻拍打小龙虾的尾部来观察其反应,活力强的小龙虾尾巴甩动有力。

闻气味:新鲜的小龙虾应该带有一股自然的虾腥味,没有任何腐败或异味。如果有腥臭味或酸味,说明小龙虾不新鲜,不宜购买。

挑选季节:当季新鲜的小龙虾身强体壮、黄满肉肥,口感更佳。

区分公母:母虾的钳子小,肉多;公虾的钳子大,身体小肉少。因此,如果条件允许,选择母虾可以享受到肉质更加饱满的口感。

煮熟煮透:小龙虾烹饪时间过短,不能有效杀灭致病性微生物。将小龙虾用高压锅压制10分钟,可彻底杀死体内的寄生虫襄蚴,100℃烹饪15分钟左右的小龙虾才可入口。如果是存放在冰箱里的小龙虾,煮的时间要更长,因为虾壳较硬,冰过之后肉会更难煮透。红色小龙虾适合采用重口味的做法,如麻辣、十三香等,以衬托出其醇厚口感;而青色小龙虾则适合采用清蒸、蒜蓉等清淡口味的做法,以保留其鲜嫩口感。

在享受小龙虾的美味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人群,食用小龙虾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饮食。


责任编辑:SPZG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