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水饺秘笈接力生“黄浦一期”在青诞生
发布时间:2020-01-19 16:56:22 | 来源:北国网 | 作者:
随着中国北方水饺代表品牌——娘娘乐手工水饺技艺被正式认证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饺秘笈非遗创始人、水饺文化传承人于金明的“不让水饺秘笈烂在肚里,要让非遗水饺帮更多人创富”开门纳徒的公开承诺,中国水饺行业几千年来形成的“家常水饺无标准、标准水饺方不泄”的业内规则将被改写,中国北方水饺文化传承人于金明的首批爱徒拜师礼已于1月15日在青岛饺子桥旁的娘娘乐水饺总部培训中心举行。
图一:中国水饺第一徒刘春记、高敏向中华水饺先圣张仲景行三鞠躬大礼。
2020年小年前的1月15日,来自喜家X自助水饺总部董事长刘春记、总经理高敏专程从东北、河南会赴青岛,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旗袍专业文化委员会主任李心灵女士的主持下,在娘娘乐手工水饺总部培训中心、青岛市蓝色海洋科学研究院北方水饺研发中心多位业内人士的见证下,庄重地举行了中国水饺界有史以来的首个规范式拜师收徒仪式。
图二:中国水饺第一徒刘春记、高敏向师父师母中国北方水饺秘笈编篡者、水饺文化传承人于金明单永夫妻敬师礼。
仪式上,现场人员集体听取了于金明先生讲述2300年前战国初期的薛国(今鲁南枣庄)先祖开始发明并普及荞麦水饺的历史起源,深度了解了中国水饺的六段发展史,向水饺先圣张仲景三鞠躬。之后,徒弟刘春记、高敏共同宣读《拜师贴》,于金明宣读《收徒贴》。两位徒弟在司仪的引导下分别向师父于金明师母单永行拜师礼、端敬师茶并互送信物;师父师母还向爱徒送上已被认证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版本的《娘娘乐水饺品牌百种配方》文藉和同为书法家的师父于金明先生当日亲笔为两位爱徒题写的书法《中国水饺秘笈第一徒》。
图三:中国水饺第一徒刘春记、高敏向师父师母中国北方水饺秘笈编篡者、水饺文化传承人于金明单永夫妻端敬师茶。
刘春记、高敏是来自喜家P水饺品牌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总经理,去年九月份通过媒体的报道获知青岛的娘娘乐手工水饺已达国家级非遗认证标准后,就专程来到青岛总部考察了两天。发现真是名不虚传,不论是“四杖擀一皮、三秒包一饺”的手工绝技还是面馅配方及口味形态,都让人啧啧称奇确属业内一流。便又通知公司技术总监和技术人才组团前来正式报名学习,为公司新年里即将推出的新品牌进行技术上的“回炉淬火”和品牌建设的提升打造。
图四:中国北方水饺秘笈编篡者、水饺文化传承人、书法家于金明先生为爱徒刘春记、高敏亲笔题写《中国水饺秘笈第一徒》合影。
在近百日的交流、培训中,刘春记、高敏越来越对师傅师母的水饺技艺、水饺文化、发展理念、品牌建设、赢利模式、运营管控、公益之心等打内心佩服,主动提议拜其为师父师母。于金明、单永夫妻和娘娘乐团队对刘春记、高敏的为人处事、技艺水平和想成就一份事业的梦想给予认可,决定开门收为中国北方水饺秘笈第一爱徒,将所有核心秘笈全套教授给他俩。
图五:中国北方水饺秘笈编篡者、水饺文化传承人、书法家于金明先生和单永女士,为爱徒刘春记、高敏颁授开门弟子证书后合影。
为了让水饺这一舌尖上的美食得以更多传承,于金明除了发展娘娘乐水饺加盟商在国内各小区为市民直接服务之外,还向社会公开招募有志为传承水饺文化而做自有品牌的人士为爱徒,将这批有缘人共同结为象“黄浦一期”那么优秀的水饺生,在自各打造不同新老品牌的同时,共同将多个中国民族水饺品牌沿“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市场,合力为中国最美的水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图六:于金明收徒仪式上,娘娘乐手工水饺培训部副部长庞艳畅谈水饺文化体会。
数据显示,一个小小的水饺,在每个三线以上的城市每年都有几亿几十亿或上百亿的市场等着有缘人用品牌的力量和良好的运营将其收入囊中。据悉,黑龙江省的一个地方水饺品牌、北京一位水饺文化传承人、济宁一位副县长均已与于金明老师有了沟通,拟春节过后带着团队、家人前来对接学习,就水饺技艺的提升和品牌建设进行聚神合力。每个三线以上的城市均有一个名额,有志者可以早作打算分享技艺和财富了。
图七:娘娘乐手工水饺品牌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北方水饺传承人于金明接受青岛市人民广播电视台《舌尖上的青岛》栏目两次直播性采访。
责任编辑:陈思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带您爱上中国茶。【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