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槟榔口香糖“兴起”能否促进槟榔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2-10-14 10:21:57 | 来源:成都商报 | 作者:

槟榔口香糖的出现或许也是另一种启示:槟榔以及吃槟榔的习惯,恐怕都无法在一夜之间消失,比起一下子“连根拔起”,更应该通过移风易俗、公众教育等,让槟榔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近期随着多地加强槟榔销售监管,槟榔再次引起热议。在常见的槟榔制品之外,有媒体发现,多家电商平台均有以槟榔提取物为原料的产品在售,例如槟榔口香糖。有经销商表示,目前在售的槟榔口香糖利用科技手段剔除了传统槟榔的有害物质,不用担心健康问题。“口感比槟榔差一些,但相对来说,不伤身体,可以作为槟榔的替代品”。

此前,年仅36岁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让槟榔致癌的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据报道,今年9月中旬以来,多地相继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一时之间,对“全面禁售槟榔”的呼声愈发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槟榔口香糖的横空出世,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这是不是槟榔在借壳还魂?很多网友在相关新闻下留言,批评槟榔口香糖就是披了一件“马甲”的槟榔。甚至有人说,是不是有商家把槟榔打成粉,裹在了口香糖里面?

到底真相如何,还有待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验证。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经销商认定的槟榔口香糖“无害”的说法,同样需要得到权威认证和检验,绝不能变成商家的“自说自话”。有经销商表示,目前槟榔提取的技术已经成熟,海南当地有多家企业在使用,大多是用来生产槟榔口香糖。那么,提取出来的槟榔是不是“原汁原味”的槟榔?对此,公众不妨保持耐心,等待有关方面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真相。

众所周知,槟榔不是什么零食,而是有着高度成瘾性的一级致癌物。从网络视频和图片不难看到因为槟榔而罹患口腔癌的惨状,这些教训在提醒我们,槟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网友们对槟榔口香糖的担心并非多余。如果槟榔真的可以转化为口香糖等日常食品,而又不能从根本上剔除其中的有害物质,那么它有可能以某种隐秘的方式,更便捷地扩散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这绝不是可以被忽视的小事。

据报道,有家生产槟榔口香糖的企业今年5月上市,截至目前,该公司总销售额已达3000多万元。还有公司去年才开始销售槟榔口香糖,据称每天线上销量在1000单以上。如此看来,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还不错。那么,槟榔口香糖的“走红”,会不会变相促进了槟榔产业的转型,甚至让槟榔有了新的出路?

产业转型牵涉到就业、传统等多方面因素,槟榔也不是一句“全面禁售”就能被轻松解决的难题,各地尤其是在喜爱吃槟榔的地区,处理槟榔更是个复杂的社会议题。槟榔口香糖的出现或许也是另一种启示:槟榔以及吃槟榔的习惯,恐怕都无法在一夜之间消失,比起一下子“连根拔起”,可能更应该通过移风易俗、公众教育等,让槟榔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