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消费

我为家乡的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打call

发布时间:2022-11-18 15:00:55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家乡不浪漫,浪漫的是与家乡有关的故事。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物种,我出生、成长所在的赣南苏区就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赣南苏区人民名副其实的“绿色油”、“致富油”。

image.png

油中珍品,好油取自好原料

我们都听过“春雨贵如油”,却不知油贵如斯。在我们赣南深山的野生油茶树整个生长过程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自然生长的,真正的属人种天养。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很长,一般需要3-5年才能开花挂果,10年左右才会进入盛果期;更为珍稀的是,油茶果生长周期特别长,每一颗油茶果要经历秋、冬、春、夏、秋5季13个月阳光雨露的滋养方可成熟,油茶开花的时候,油茶果还挂在枝头,形成花果同株的奇特现象,史称“抱子怀胎”,堪称“人间奇果”。

image.png

山茶油便是取自这绿色无污染、野生原生态油茶树的果实——山茶籽为原料加工而成,它富含其他食用油中没有的角鲨烯、茶多酚、山茶甙等活性物质。因其绿色天然、产量稀少、营养丰富、高油酸等特性,早在百年前就被作为皇室贡品,目前亦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用油,是真正的油中珍品、油中贵族。

每一滴金黄的茶油,都是记忆里的乡愁

犹记得儿时每到寒露、霜降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树上便会挂满洁白如雪的油茶花和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油茶果。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挑上箩筐,拿上蛇皮袋穿梭在茶林中忙着将自家的油茶果采摘回来榨山茶油,而我也总会跟着爷爷奶奶上山“打酱油”。

摘茶籽是件非常辛苦的活,身体还算硬朗的爷爷总是会在前胸后背挂上布袋上树摘山茶籽,奶奶大多是背上竹篓在树下摘。而我则会和邻家孩子淘气的攀爬于一棵棵飘散山茶清香的茶树上,时而相互攀比谁摘到的油茶果更大;时而又一起寻觅枝头那宽大叶片当“乐器”,卷成小筒,捏扁一头放在嘴里比试谁吹的声音更好听。

image.png

油茶果采摘回来经过几天的晾晒、剥壳和筛选后,便会被爷爷挑到村里的榨油坊榨出新鲜黄亮的茶油。等油榨完后,奶奶就会用这些新榨的茶油炸薯包、米馃、烫皮等赣南特色美食,炸出来的米果口感外酥里嫩,清香不油腻。因山茶油性偏凉,这些油炸食品即便刚出锅就开吃,也不会上火;更为惊叹的是山茶油即使连续高温油炸、爆炒,都几乎没有油烟,这主要得益于山茶油高达232℃的高烟点,其耐高温的特性能有效保证山茶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被高温破坏。

赣南茶油,不仅是情怀,更是健康之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大家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对山茶油的认知也在逐渐提高,不只是要吃山茶油,还要吃好的山茶油。

农村土法榨茶油的常规制作工艺,大概就是先将油茶籽粉碎,然后上屉高温热蒸,再用稻草裹成茶籽饼,最后用压榨的方式进行压榨。虽然我从小吃茶油长大,对土茶油有着道不尽的情怀。却不得不承认,对比那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且过滤技术过于简单的“土榨茶油”,远远不如正规超市销售的“精炼茶油”安全放心。

比如咱们“赣南茶油”的杰出代表——“齐云山”牌山茶油。它在物理压榨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精炼提纯,把杂质和有害物质去掉的同时,充分保留了茶油的营养,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质量标准。

作为土生土长的赣南人,对“齐云山”这个品牌简直不要太熟悉!已经上市30周年的齐云山南酸枣糕就是我们家乡特产的“头号名片”。而齐云山山茶油也已经上市10余年,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赣南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好粮油”等国家权威认证;它还是山茶油全籽冷压榨技术的创导者;更是山茶油品牌中少有坚持将“压榨油”和“浸出油”区分标注销售的规范良心企业。

image.png

【广告】(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