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食品行业动态:新乳业力争净利率5年倍增,休闲零食争夺线上渠道
发布时间:2023-06-06 09:22:25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贾庚
新乳业发布最新战略目标:力争年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净利率5年倍增
5月31日,敢为人“鲜”“新”意盎然——新乳业2023年投资者大会暨创新大会在成都召开,根据日前发布的《2023-2027年战略规划》,新乳业提出,将继续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方向,审时度势对战略目标进行优化精进,未来五年,努力推动规模复合年均双位数增长、净利率实现翻一番,力争新品年复合增长率大于10%,努力将负债率在未来5年降低 10 个百分点,力争实现突破5000万数字化用户,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推动以“24小时”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高品质鲜奶产品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0%,推动2027年D2C业务规模占比达到30%。
会上,新乳业董事长席刚、总裁朱川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新乳业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精进,从战略规划、核心业务、创新与数字化升级、ESG可持续发展治理等多个维度,深入解读了新乳业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发展路径与重点举措。
休闲零食争夺线上渠道
近年来,伴随销售模式的改变,线上新零售渠道已成为休闲零食品牌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上半年最大的一次电商消费节,“6·18”不仅是一场促销活动,也成为企业加大布局电商渠道、提高品牌线上声量的机会。不管是电商品牌三只松鼠,还是刚开始发力电商业务的甘源食品等传统企业们来说,今年的“6·18”值得一争。
行业人士认为:“6·18”作为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重要大促节日,休闲零食品牌都会积极参与以保持品牌的销量、声量。以线下经销渠道为主的企业,参与线上活动也属正常。线上电商平台不仅仅是购物平台,同时也是媒介平台,具备了广告宣传及直播销售等多种功能,因此拓展线上和线下有效融合的营销活动,才能对企业发展更有帮助。
榴莲突然“贵”上热搜 到手的“榴莲自由”没了
近日,话题“榴莲 贵”频频冲上微博热搜。“五一”期间百元就可买一个的榴莲,短短几周时间内身价倍增,现在动辄三四百元一个的榴莲让很多人开始“望莲兴叹”。
多位榴莲销售人员称,“这段时间价格上涨主要是消费者尝鲜、复购量大增导致。随着价格上涨,需求量短期内也出现了一定回落,未来一段时间价格有望平稳。”
众多企业跨界入局 预制菜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持续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食品产业规模达4196亿元。艾媒咨询预计,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达10720亿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使用了中央厨房,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预制菜品。包括海底捞、眉州东坡等在内的各大餐饮食品企业已推出不少预制菜产品抢占市场。
在预制菜风口下,各路玩家纷纷入局。然而,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预制菜行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整体盈利水平较低,头部企业尚未形成明显规模优势。
今年的瓜价贵了吗?
踏入酷暑,西瓜逐渐进入销售旺季。在街边社区店里、商店超市里、电商平台里,各类品种西瓜争相登场。琳琅满目的西瓜品种,叫人挑花了眼。近日,不少消费者大呼今年的西瓜好贵。
专业人士称:“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西瓜的品质要求更高。倒逼种植端不断开发新的品种,种植方式和技术大幅提升,以保障西瓜的品质糖度以及绿色健康,这些成本的叠加,促使价格随之上涨。”
白酒渠道库存“堰塞湖”需尽快清理
时至白酒消费淡季,“价格倒挂”现象(实际零售价低于酒厂出厂指导价)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近期不少白酒企业召开的股东大会或业绩说明会上,这也成为了酒企避不开的话题。
面对去库存难题,专家表示,酒企不仅要精耕传统的流通与餐饮渠道,更需要借助互联网、视频等新工具与模式积极拓展销售通路,从消费端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库存过高意味着价格管控难度增加,这对于许多正在进行产品结构升级的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销售困境。
“剩菜盲盒”受欢迎 食品安全存隐患
对“剩菜盲盒”着迷的消费者最近似乎越来越多了。据了解,“剩菜盲盒”里的剩菜并非客人吃剩下的残羹冷炙,而是未出过后厨的餐品,或者是烘焙糕点、寿司等简餐食物。从本质上看,“剩菜盲盒”与近两年比较火的临期食品有些相似,但是前者的保质期更短,多则也就两到三天,有的甚至建议当天就食用。
当前,对于“剩菜盲盒”这类临期食品标准的监管办法,我国尚未明确出台,一切都建立在商家与消费者双向诚信之上。“剩菜盲盒”一经售出,万一发生纠纷,责任很难追究。对此,有专家直言,因食品安全风险较高,不建议对短保质期食品设置盲盒形式,建议监管部门加大对“剩菜盲盒”的监管力度。
别让“儿童食品”沦为商家营销噱头
儿童是有别于成年人的特殊群体,其食用的食品应当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然而,某些市面上所谓的“儿童食品”不过是商家基于营销需求,自行臆造出的营销概念和噱头。此等乱象亟须澄清、规范和补齐短板。
市面上所谓的“儿童食品”,大多靠食品标识上使用文字说明或图案显示,抑或把包装做得“卡通”一点。但此举并不被《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所允许,商家颇有“打擦边球”之嫌。“儿童食品”的营养成分不仅与普通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为迎合儿童口味需求,有些食品往往含有更多糖、香精等优化口感的食品添加剂。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