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老坛酸菜面“持证上架” 是市场精准治理的第一步

发布时间:2022-04-19 10:36:13 | 来源:新华财经 | 作者:

随着执法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排查酸菜问题产业,供应链企业开始升级安全工艺、坦然地出具专业检测报告,各地商超也顶着压力上架老坛酸菜面,被误伤的合规酸菜面也看到了正常回归餐桌的曙光。

食品生产规范化是产品经营的重中之重,严格审视与评价是消费者的权利,自省自查是企业的义务,而产品是否清白则需交给权威官方检测。

当下,对于那些已完成“自证清白”的老坛酸菜面来说,突破偏见,允许它们“持证上架”,主动接受审视与监管,才是面向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想要构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的食品销售市场,各方有必要主动迈出精准“杀灭蛀虫”、精准推动合规企业走上台前的一步。

老坛酸菜面“持证上架”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多地,如昆明、郑州、长沙、杭州等地,康师傅和统一的“老坛酸菜”方便面已陆续上架。而最先被人们关注到的,则是在昆明自带嵩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建议书》上架的康师傅老坛酸菜方便面。

据《行政建议书》显示,市监局已针对康师傅酸菜料包供应商四川厨之乐、四川天府味道,分别展开了现场走访和调查,确定并未发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并于3月底开具了安全证明。杭州某世纪华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收到检测报告的同时,已及时针对上架产品一事向监管部门做了报备。

虽然事情有了新进展,但“舆论风暴”仍未过去。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曾经“老坛酸菜”作为不少打工人曾经的夜宵必备品,“江湖地位”极高。但在“土坑酸菜”的恶劣生产环境影响下,不少网友仍然感到不适应、不太敢买。

在汹涌的网络情绪中,简单跟风抵制可以留得一时畅快,但发泄过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到更多事实。

被“误伤”的合规者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几乎所有方便面企业都曾在酸菜品类下广泛布局,带动全国2.7万家酸菜相关企业持续发展。

然而纵观酸菜产业,过去数年间仅1.2%的企业曾遭到行政处罚,能做到“持证上岗”的合规产品依旧是市场主流。

以康师傅品牌为例,在其全国14家方便面工厂当中,“315”晚会提及的仅为其中1家供应商的4家工厂,其余10家均未涉及。但在第一时间,不论是否与事发企业相关,不少线下商超、主要的电商平台均采取了直接下架全部老坛酸菜面的“扩大化”处理,而大多数证照齐全、正常经营的供应商们极难在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中自辩。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现场调查走访,并比对插旗、锦瑞此前召回的产品目录,实际上并无切实证据表明“土坑酸菜”问题产品曾经面向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企业供货。

然而这些行业的实情,目前仍被淹没在一片情绪化的宣泄中。

精准治理才能让行业走向正循环

在“土坑酸菜”事件被曝后,全线下架自审自查无可厚非。但检查无误之后,品牌之下占比多数、规范经营的企业,何错之有呢?舆论中主张永远下架的“一刀切处理”是否略显片面?

事关产业链数十万人的生计、监管体制的信心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无论如何都不应当任其沦落到三输的局面。

“土坑酸菜”事件终将尘埃落定,酸菜产业也会从“大地震”逐渐步入“灾后重建”阶段。

随着执法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排查酸菜问题产业,供应链企业开始升级安全工艺、坦然地出具专业检测报告,各地商超也顶着压力上架老坛酸菜面,被误伤的合规酸菜面也看到了正常回归餐桌的曙光。

当然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想要做到精准治理,把失去的消费信心找回来,并不是仅凭几张检测报告就能完成的。但让合规守法的“良币”驱逐罔顾食品安全的“劣币”,也离不开消费者们的支持与认可。

这意味着,品牌方、供应链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应当积极联动,多拿出一些触及生产制度、食品品质保障的改进方案,共同担起更大的责任,通过精准治理才能让行业走向正循环,重构消费心智,让消费者再次通过一包包方便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