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真的是“完美主食”!但很多人可能一直吃错了
发布时间:2024-02-18 10:31:06 | 来源:科普中国 | 作者:
饺子,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春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大概是很多人关于“年”的重要回忆。
除了文化含义,其实从营养角度,饺子也是一种“完美主食”哟~
饺子
一种“完美主食”
从膳食结构的角度来看,饺子有面、有肉、有菜,可以满足食物多样化的营养需求,也符合科学的膳食宝塔形结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包裹在外面的饺子皮还有利于保留蔬菜中维生素C、矿物质钾和肉蛋中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素。
饺子这种以水或者水汽为传热介质的食物,可以使食品中的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采用蒸或者煮的烹饪方法(煎饺除外)既不会像烘焙食物那样高温烹调,产生丙烯酰胺类物质,也不会像高温油炸类食物那么容易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有害物质。
不过,在饺子制作过程中,一些习以为常的操作,正在让饺子的营养流失。
营养流失操作一:
蔬菜挤掉水分再做馅
用白菜、萝卜等水分比较多的蔬菜做饺子时,为了防止饺子煮破,很多人会把蔬菜里的水分挤出去再调馅,但这样的操作会让蔬菜里的营养素流失。
一个好方法是:把菜切成小块之后,先用食用油拌一下,再放进去盐等佐料,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锁住”菜的水分。
营养流失操作二:
饺子煮到“胀”
很多人喜欢看饺子在锅里煮得“胖乎乎”的样子,在饺子破掉前一秒捞出来,这样端出来的饺子非常讨人喜欢。
但“胖饺子”可能是熟了一段时间之后的饺子,蒸煮时间太长会使营养流失,所以根据食材的种类和大小,并保持较短的时间进行蒸煮,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
营养流失操作三:
多放油多放盐
在北方,家里老一辈人总是喜欢给饺子馅里加入许多油,花生油、香油、猪油等等,觉得这样“吃起来更香”,但身体可不这么觉得。
中等体力消耗的成年男士每日推荐摄入蛋白质为80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g 。
据实验,北方水饺中食盐含量很高,所有样品的食盐含量都在10g/kg以上,蛋白质的含量在50~100g/kg之间。食用100g饺子也最多只有不到10g的蛋白质,而有的水饺每100g中的食盐含量就已经接近推荐摄入量6g。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物中脂肪供热比不宜超过30%,但80%的东北水饺其脂肪供热比超过了30%,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过多的油,会让人体内的营养失去平衡,还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春节健康吃饺子建议
1别过分追求“皮薄馅大”
如果一味追求“皮薄馅大”“边缘化”饺子皮的做法,容易造成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够的同时,摄入过多的肉类,不利于营养均衡。
2饺子皮里加一些粗粮粉
给饺子皮和面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粗粮粉和豆粉,这样可以增加一些维生素B族和膳食纤维,还能增强口感。
3买回来的肉馅继续剁一剁
买回来的肉馅在调馅之前继续剁一剁,没有被剁细的肉馅肌肉蛋白没有出来,就没有办法起到吸水的作用,“二次剁馅”能让鲜味更浓。
4馅料里适当增加蔬菜比例
长辈们调馅的时候,总喜欢多放肉,恨不得吃一个“肉丸子”,但为了健康考虑,还是更建议大家多放一点蔬菜,不仅更营养,吃起来口感也没那么腻。
人的肠胃是不会骗人的,我们从小到大之所以能对饺子有如此深的情感,不仅仅因为它美味,如今饺子已经成为家人之间联络情感的标志符号,哪怕从距离再远的地方回老家,只要吃上了家里的饺子,就会感觉自己的灵魂从那一刻归来了,被这热腾腾的饺子温暖到心底。
责任编辑:商务部:1月22日至28日食用农产品价...1月22日至28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上涨0.7%。
商务部:1月22日至28日全国生产资料...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1月22日至28日,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2%。
商务部:1月15日至21日食用农产品价...1月15日至21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下降0.2%。
商务部:1月15日至21日生产资料价格...1月15日至21日,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5%。
商务部:1月8日至14日全国食用农产品...1月8日至14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下降0.8%。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