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元素可成“智商杀手” 日常需警惕摄入超标
发布时间:2019-02-20 15:42:36 |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 作者:齐春香
铝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元素,很多家庭都会使用铝制餐具;同时,也有说法称,铝虽然有诸多优良性能,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医学界,铝元素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的、蓄积性的神经毒素,被人食用后进入体内,基本无法排出。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阮赞林介绍,若长期超量摄入,铝元素会在大脑、肺肝脏、骨骼和睾丸等组织当中沉积,当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会产生慢性毒作用。其毒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脑及神经细胞的损害,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有可能导致脑萎缩、痴呆等症状的出现,特别是会对发育期少年儿童的智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铝被称为“智力杀手”。
那么,有哪些渠道会令人摄入铝元素呢?日常生活中,天然食品和饮用水中的铝含量很少,面粉、馒头、油条和面条则是膳食铝摄入的重要食物来源,而这些食品中的铝主要来自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马冠生介绍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矾可以作为膨松剂或稳定剂用于豆类制品、面糊、油炸面制品、焙烤食品、海蜇、粉丝、粉条中,而明矾中就有铝的成分。马冠生进一步解释称,豆浆、油条是很多人每天的早餐标配,尽管国家标准允许在炸油条时使用明矾,但想要让炸出来的油条达到最佳效果,明矾的使用往往会超出标准限量。如果天天食用明矾超标的油条,就会摄入过多的铝,这将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还有人担心,使用铝制餐具也会造成铝摄入超标,对此,南宁市兴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雪金介绍,食品中用铝制炊具加工,每日迁移到食物中的铝含量约4mg/kg,通过铝制炊具向加工后的食品转移的铝含量较少,并不是构成铝摄入超标的主要因素。
铝虽含有毒性,可并非只要摄入就危害人体,要考虑到食品中铝的残留量、食用含铝食品的数量及食用频次等因素。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修订为每周每千克体重2毫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马宁建议,消费者应当保持均衡饮食,以免因偏食而摄入过多的铝;要正确引导儿童的膳食消费,适量食用膨化食品;此外,公众也可通过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含铝的食品添加剂。
本文由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迎建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陈思乘改革开放春风 蒙牛犇向世界...蒙牛乳业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详情】
2018中国特殊食品合作发展...中国特殊食品在2018年迈入了新阶段。【详情】
第99届全国秋季糖酒会在长沙...超三千家食品酒类调味品及相关产业展商相聚长沙。【详情】
质量兴农万里行海南站质量兴农的大旗从云南传到了海南。【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