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海底捞拟收购两个中餐品牌 多元化布局能否行得通

发布时间:2019-11-08 09:12:33 | 来源:中国商网 | 作者:贺阳

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与“汉舍中国菜”“Hao Noodle”品牌的持有者就可能收购事项订立谅解备忘录,拟收购目标为“汉舍中国菜”及“Hao Noodles”品牌所持有的餐饮业务。

资料显示,汉舍中国菜的运营方为上海缘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缘澍),是一家于2008年12月17日在中国成立的有限公司。公告显示,上海缘澍在北京、上海及杭州以“汉舍中国菜”品牌经营九家中餐厅。

据第三方软件大众点评显示,汉舍中国菜是一家以果木烤鸭为招牌的传统中式餐馆,人均消费在150元左右。据网友点评,该餐馆主打中国特色,装潢精致。但是菜系定位不太准确,既有上海菜,也有川渝口味的菜品,属于融合菜类。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全国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官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企查查显示,上海缘澍100%控股了杭州缘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缘澍商贸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杭州万顺餐饮有限公司三家企业。

被收购的另一品牌——Hao NoodleTea LLC.(Hao Noodle I)及Hao Noodle LLC.(Hao Noodle II),是分别于2014年1月8日及2017年5月5日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据了解,Hao Noodle I及Hao Noodle II各自在纽约以“Hao Noodle”品牌经营一家面馆。值得注意的是,在背后运营上述面馆的企业为上海好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好萃),这是一家于去年8月21日在中国成立的有限公司。此外,上海好萃在上海以“Hao Noodle”品牌经营一家面馆,主营面条、小吃等产品,人均消费在70元左右。

此次公告并非意味着收购的最终敲定。就此次收购,海底捞方面称,交易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就目前而言,在六个月内,被收购方不得与海底捞之外的其他人士或实体有相关接触。此外,涉及的收购金额、支付方式及方法将由谅解备忘录订方基于海底捞的尽职审查结果进行磋商。

根据谅解备忘录,卖方共有九名个人,持有现时经营目标业务及持有目标资产的多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卖方各自为独立第三方。

卖方已同意重组目标业务及目标资产,以筹备可能发生的收购事项,此外,公司已有条件同意自行或通过其附属公司以股权转让或出资方式收购于重组中所成立的持有目标业务及目标资产的公司的控股权益。

上述两个品牌对于大众而言稍显陌生,海底捞此番收购究竟有何目的?

海底捞董事会认为,目标业务能够为集团业务提供协同效应,并符合集团的战略方向及发展计划。作为集团整体增长策略的一部分,集团计划于横向领域收购优质资源,增强其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收购事项一经落实,将是公司扩大及多元化其业务及活动的又一举措。

海底捞于今年8月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及经营的餐厅数量达593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59.32%;实现净利润9.11亿元,去年同期为6.46亿元,同比增长40.92%。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海底捞上半年营业收入的业绩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速从去年的60%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此外数据显示,作为餐饮界高翻台率的典范代表,海底捞的翻台率也首次出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翻台率的下降将直接威胁到海底捞的盈利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海底捞的业绩增长未来将逐渐触及天花板,想通过单一的火锅业务延续增长神话变得越来越困难。多品牌、多产品、多业态的布局不失为探索性的尝试,比如海底捞曾在北京试水烧烤外卖、推出多款茶饮等,但这也对其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陈思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科学饮水 健康生活关注中国网食品频道饮用水专题。【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带您爱上中国茶。【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