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滚动

援助伊拉克,中国志愿专家团携两大“战疫”利器出征

发布时间:2020-03-11 15:34:31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全球疫情正处于蔓延阶段,形势不容忽视。据新华社巴格达消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的志愿专家团队一行7人已从广州飞抵巴格达,并携带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和设备、中成药等人道救援物资,支援伊拉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据悉,此次志愿专家团队由广东省红十字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的人员组成。

助伊抗疫,中国携两大“利器”奔赴一线

在此次援助中,专家组携带两大战役“利器“,一个是国际疫情防控中比较紧缺的检测利器,核酸检测试剂,另一个是在疫情防治中受到全球重视的中成药,同时,还准备了口罩、防护服、重症医疗抢救设备等医疗物资,全面投入到助伊抗疫中。

随着我国整体疫情防控快速收到了优秀成果,我国的“战疫利器”也广泛受到国际关注,尤其是我国诊疗方案和防控体系。

“中国利器”受国际瞩目 中医药表现抢眼

因疫情防控成果显著,中国“战疫利器”广受国际关注,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控体系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国家卫健委公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

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至今,已修订至第七版,多味渊源深厚的中药材接连高频入选,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药材”。

(一)槟榔

在卫健委公布的诊疗方案中,从第三版开始公布中医药方开始,至最新的第七版诊疗方案,槟榔便被连续五次纳入,这与槟榔本身的抗疫功效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槟榔被誉为“四大南药之首“,抗疫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明末清初的湘潭,李闯王与湖广总督何腾蛟联合抗清,清军屠城九日,尸横遍野。一位老僧收整白骨,以嚼槟榔避秽。由此,槟榔的抗疫祛秽作用便被广泛传承与应用。到了清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县志·卷三十四》中记载,疫情泛滥,当时县令白璟要患者嚼药用槟榔,百姓的臌胀消失,恢复健康。自此,槟榔在民间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成熟。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岭南人常以槟榔代茶御瘴。《名医别录》、《本草纲木》中也分别记载:槟榔性温,具有驱虫、截疟、下气、去伏尸、治寸白等药用功效 。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槟榔因含有多种酚类物质,还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二)金银花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因其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落叶,因此又被称为忍冬。

传统医学上记录其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现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病发热,风热感冒,肺炎等多种疾病,有“中药之中的青霉素”之称。由于出色的解热祛毒功效,《名医别录》将其誉为“上品”好药,《本经逢原》更是记载金银花为“解毒” 圣药。

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将金银花列为药食同源物品,安全可靠。如今金银花,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常用来泡制茶水,能够消暑止渴、清肝明目。

(三)知母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传统医学上常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骨蒸潮热,肠燥烦渴。现代药理表明,知母具有出色的抗菌解毒作用,由于其含有皂苷,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除了药用价值外,由于其抗旱抗寒能力强,也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是名副其实的绿化宝树。

疫情汹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人类命运与共,这也是一场需要所有人参与和病毒较量的全民大考。我们相信在中国支援医疗团队,分享防控策略经验情况下,伊拉克疫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中东地区的疫情扩散压力会减轻,也期待更多国家力量协同发力,共同应对,取得此次全球疫情大考的胜利!

责任编辑:陈思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科学饮水 健康生活关注中国网食品频道饮用水专题。【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带您爱上中国茶。【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