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牧原陷“猪场占地”风波,猪企该如何解土地之困

发布时间:2020-09-02 09:46:21 | 来源:中国商网 | 作者:马嘉

近日,牧原集团陷入“新建养猪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风波,其在河南南阳新野县已经动工的三个养猪场全部建在基本农田之上,总面积超过1600亩。这一消息曝光后,河南南阳和牧原集团推进的“百场千万”工程遭遇叫停。养猪为何要占用耕地?猪企该如何合理化扩产?

养猪大户陷占地风波

牧原集团是“养猪大户”牧原股份的控股股东,其“百场千万”工程是河南南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牧原集团曾在今年的南阳区域“百场千万”工程第六次推进会上表示,该工程共确定新建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262.84亿元,设计生猪育肥产能1360.7万头。本该是政策扶持的生猪养殖计划,因何卷入占地风波?

去年9月,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土地资源一直是困扰生猪养殖业的一大问题。”

此次“占地风波”涉及的在建养猪场的所在地为河南南阳,当地的养殖用地和耕地是如何划分的?今年4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出台文件,规定原则上养殖设施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在项目用地总面积的30%以内。

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各个省为了恢复生猪生产,会根据自然资源部基本的原则,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制定生猪养殖用地具体实施政策来推动生猪产能恢复,但是基本农田保护是必须要保证的。”

此次“百场千万”工程被叫停,将生猪养殖业务作为经营主力的牧原股份无疑直接受到影响。牧原股份曾公开表示,公司今年年底生猪产能可能会达到4000万-5000万头。

就上述事件,中国商报记者致电询问了牧原股份,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一切以市政府的调查结果为准,但是叫停在建养猪场项目不会对今年的生猪产能目标造成影响。”

养猪为何要占用耕地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一路走高,猪企纷纷扩大生产规模。牧原股份作为我国的头部猪企,一直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前三名的公司共占据市场份额约为5.6%,其中温氏股份所占市场份额约为3.2%,牧原股份约占1.6%,正邦股份约占0.8%。对企业来说,抢先扩大生产规模意味着抓住市场先机。

牧原股份此前在财报中公布的经营计划为持续增加土地储备,加快建设速度,扩大养殖规模。根据财报,截至今年6月30日,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为42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4.64亿元。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加快在南方区域的发展布局,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海南等省(区、市)设立子公司,增加生猪出栏量。

对于叫停在建养猪场后如何布局产能等问题,牧原股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要等市政府的调查结果出来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规划。

除了利用土地资源扩建养猪场,牧原股份此前也尝试通过楼房养猪来扩大养殖规模。牧原股份此前在河南南阳内乡县开工建设了楼房养猪项目,并表示将以此为试点,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养猪该如何合理化扩产

即使解决了土地资源问题,猪企也不能“高枕无忧”。朱增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有些已经获得了符合国家规定的养殖用地的企业,在道路、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依然比较大。”

除了占用土地资源,企业还有其他方式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吗?朱增勇表示:“有些企业会通过租赁已建成猪舍的方式进行扩张。而像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股份主要依靠发展‘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即把一部分本来就有猪舍的养殖户发展成为企业的合同户。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土地资源、建设猪舍,资产投资压力就小一些。”

在土地资源紧张和环保制度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企业另辟蹊径,例如不少企业通过楼房养猪等方式来扩大生产规模。新希望的多层楼“豪华”养猪场于今年7月在四川广安正式开工,在建养猪场有五层楼,还配有专门的电梯,饲料全自动化供给。

“企业未来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养殖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符合政策规定的农业用地,同时环境压力小,有利于与种植业更有效结合,更容易实现种养循环。”朱增勇如是说。

责任编辑:陈思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科学饮水 健康生活关注中国网食品频道饮用水专题。【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