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下果蔬销售反其道而行 商超果蔬过度包装也该瘦身
发布时间:2021-02-08 10:19:10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杨天悦
内有一圈海绵网套、中有方形塑料盒,外面再裹上几层塑料薄膜……最严“限塑令”实施以来,各大商超都在升级可降解材质的塑料袋,但记者发现,果蔬销售处却反其道而行之,经过层层包装后销售的净菜,塑料制品反而用得更多了。
一根茄子裹三层
荷兰豆、小米椒、车厘子等“小个头”的蔬菜水果被放进塑料盒、裹上塑料膜,油麦菜、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全部用塑料袋分装,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货架上。“每次一走进果蔬区,就感觉被这些塑料袋的反光照得明晃晃的。”上周末,在超市发右安门店选购蔬菜的张大妈说。
超市发右安门店的果蔬区域中央设有20排货架,其中只有5排货架上码放着不套袋的果蔬,包括红薯、土豆、胡萝卜等几种蔬菜以及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其余货架上的蔬菜水果则全都使用塑料袋或塑料膜进行包装。“虽然价格高,但清洗方便、产品成色好、损耗率也少,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买这种。”店里工作人员说。
在盒马鲜生西直门店的蔬菜货架上,就连一棵圆白菜、一个菜花、一根茄子都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制品包裹着——先套上一圈海绵网套、放进方形塑料盒,外面还要再包裹上几层塑料薄膜,全部展开后有1米多长。
“这样的包装太浪费,每次都能拆出几大把塑料膜和一堆塑料盒。”一名自带购物袋的顾客告诉记者,“躲都躲不开,看着真挺心疼。”
“穿衣”模式被广泛效仿
记者从超市发生鲜配送中心方面获悉,目前其已开辟精品蔬菜包装线,由工作人员手工对蔬菜水果去皮去蒂,然后使用塑料盒和保鲜膜进行包装。自去年发生疫情以来,这种提前包装好的精品果蔬在各家门店的销售量大幅增加,目前已占到果蔬总销量的8%至10%,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上升。
除了精品包装蔬菜之外,各家超市还会对配送来的“毛菜”进行二次处理,在店内进行分拣和包装。在物美超市黄村店,果蔬区货架上近八成蔬菜水果都穿上了塑料外衣;在超市发双榆树店,果蔬区货架上几乎见不到“毛菜”的身影。
据业内介绍,这样包装是为了防止消费者在挑选时产生大量间接接触,自去年疫情以来,给蔬果“穿衣”的销售模式也被广泛效仿。“这样既卖得上价钱,又能减少损耗率,疫情期间确实是皆大欢喜的方式。”一家物美超市的工作人员说。
虽然更加方便快捷,但这种包装方式也被“吐槽”。“现在超市里的菜全都是提前分装好的,油麦菜3棵一袋、油菜1斤一袋,想少买点儿都不行。吃不完放坏后就只能扔掉。”市民小于抱怨说,虽然分装蔬菜保证了新鲜,却也造成了塑料袋和蔬菜的浪费。
消费者购物应多用布袋
记者在超市发、物美超市、盒马鲜生等多家超市果蔬区了解到,用于包裹精品蔬菜的塑料膜都是食品级塑料,而制作食品级塑料保鲜膜最常见的原料就是聚丙烯(PP)。
随着最严“限塑令”的实施,今年以来,海底捞、金鼎轩、星巴克、麦当劳等头部连锁餐饮和茶饮企业已经纷纷取缔了以PP为主要材质的塑料吸管和塑料餐盒,转而使用纸吸管、铝箔餐盒等更加环保的替换产品。然而,在商超渠道中,PP材质的塑料膜却还正通过精品果蔬“大行其道”。据国内一家专业生产纸塑包装的企业负责人介绍,PP材质在自然环境下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全降解。
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商超对消费者触摸频率较高的蔬菜水果进行分装,确实能起到减少间接接触的作用,但过度包装并不可取。倡导商超水果蔬菜包装适当“瘦身”的同时,消费者也应当提高环保意识。在蔬菜水果普遍“穿上外衣”的情况下,也建议消费者尽量减少连卷塑料袋的使用,自带购物布袋进行盛装。
“江西老字号”江西京露食品公司1批次食...由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山茶橄榄食用植物调和油,过氧化值检测值超标。
绵阳川富农夫食品公司2批次风干香肠不合...标称由绵阳川富农夫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五香风干香肠和1批次麻辣风干香肠不合格。
江西三诚实业2批次植物固体饮料不合格 ...标称江西三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植物固体饮料不合格。
四川广乐食品公司2批次酱腌菜铅超标 曾...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21年第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
河南仲景药馆鹿鞭酒、烟台正大葡萄酒公司...标称河南省仲景药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仲景鹿鞭酒,酒精度检出值为33.4%vol,标准值为35±1%vol。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