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我国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发布时间:2022-04-28 09:28:33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

“《2018全球营养报告》显示,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已造成严重的健康负担,全球有1/5的死亡与饮食有关。”4月26日,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表示,为适应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需要,减少营养不良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指南》在201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

“与2016版相比,此次《指南》将原来的6条‘核心推荐’改为8条‘膳食准则’。”杨月欣介绍,8条准则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据介绍,《指南》由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平衡膳食模式和膳食指南编写说明三部分组成,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其中,9个特定人群指南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针对高龄老年人的膳食指南是此次新增内容。杨月欣表示,高龄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当下,三餐不规律现象比较普遍。据杨月欣介绍,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显著增加,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如在外就餐或选择外卖食品,应按需购买,注意适宜分量和荤素搭配,主动提出健康诉求。”杨月欣建议。

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重要组成部分,但容易被忽略。“我国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2/3的居民饮水不足。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杨月欣指出,这就提示应该格外注意“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足量是多少?“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杨月欣指出,饮料不能代替白水,应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据了解,我国一直没有属于国人自己的膳食模式。此次修订,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因此《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据介绍,为方便百姓应用,此次修订还完善了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2)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22)等可视化图形,并拍摄了定量食谱图案、宣传海报以及其他可以呈现的形式,以方便大众学习和实践合理膳食,促进“合理膳食行动”落实。记者梳理发现,《指南》对“多吃”“少吃”“适量”“控制”“限制”等有了定性描述,对“高盐”“高油”“高糖”“含有”“富含”“低盐”“低油”“瘦肉”等进行了定量描述,大众可以更方便、直观地理解这些词。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措施。据了解,自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来,我国已先后于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在不同时期为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