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挑食,可能身体在悄悄保护你

发布时间:2024-03-29 14:46:45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

科学家认为,回避食物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这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可以限制我们暴露于有害刺激,来阻止进一步的损伤。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特别讨厌的食物,比如青椒、香菇、茄子、芹菜、牛奶……尤其是小时候,为了不吃讨厌的食物,得跟长辈斗智斗勇,甚至要被狠狠教训。

一直以来,挑食都被视为坏习惯。近期,科学家们在《自然》杂志连发了两篇论文,他们发现挑食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回避食物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过敏,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一种急性的身体反应:过敏原进入身体之后,通过打喷嚏、咳嗽、呕吐、腹泻等手段被排出体外。有时还伴随着致命的后果,比如有人吃了海鲜、花生后直接进了ICU。

然而科学家发现,过敏其实还有一种很隐匿的表现——回避。没错,不喜欢,可能也是一种过敏。免疫系统接触到过敏原食物会发信号给大脑,激起厌恶情绪,让人避开这类食物。

这个过程中,负责通风报信的免疫细胞叫肥大细胞,如果它存在缺陷,没有给大脑通风报信,实验中的动物就会毫不设防地吃下过敏原,继而引起腹泻,并在胃肠道内激发出广泛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

所以科学家认为,回避食物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这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可以限制我们暴露于有害刺激,来阻止进一步的损伤。

总之,如果你吃了一口某种食物,感觉特别厌恶,非常抗拒吃它,可能这东西就是你的过敏原。

不过很多被免疫系统标记为过敏的食物,实际上是无害的。作者也提到,“肥大细胞在动物进化中有显著的保守性”,对有害物质宁可错杀不肯放过。

挑食即使不是因为过敏,也可能有其他生理原因

也有些时候,我们对食物的厌恶并非源于过敏,而是其他先天或后天因素。

每个人对食物的气味、味道、口感的敏感度和接受度都不尽相同。比如TAS2R38基因被称为苦味基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苦味基因变体。苦味敏感型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很多绿叶蔬菜是苦的,尤其是西兰花、卷心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日常摄入的蔬菜量也会受到影响。但放在以前,这其实是一种生存优势——更容易避开苦味的致命毒素。

而CD36等基因,则影响着脂肪摄入量的偏好,有些人非常爱吃肉,有些人却吃不了多少,甚至觉得猪肉有难以接受的味道。

有人觉得香菜有臭虫味,主要是基因OR6A2在作祟,让人对醛类物质更敏感,这也恰好是香菜的风味化合物。对香菇、芹菜、胡萝卜等食物的厌恶,背后也有类似的原因。

另外,很多人发现,小时候讨厌吃的东西,长大居然慢慢接受了。这从进化的角度也很好理解。孩童还没有成熟的分辨能力,身体会更多地做主,排除潜在危险,小心翼翼地保护你,生怕吃进去什么有毒的东西。比如一项对8~18个月大的婴儿测试发现,他们讨厌触摸、食用绿色蔬菜,这和对蛇和昆虫的天然厌恶很相似。等长大后,对食物有了自主判断和处理能力,身体也会“放宽限制”,挑食情况自然也会缓解。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儿童对食物的接受度低,或许是种本能的保护反应;挑食是儿童正常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这两项研究也再次印证,厌恶从来不是没来由的,身体的本能反应往往比思维更超前。对食物的挑剔,背后有复杂的生理原因,而不是“矫情”“惯出来的臭毛病”。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挑食,“强迫”都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搞不好还会带来更加强烈且持久的厌恶。

其实,人类处于自然界的食物链顶端,能吃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几种不爱吃的很正常,营养方面代替方案也多,无需为这事儿太焦虑。


责任编辑:

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研讨老字号未来发展方向。【详情】

A2型蛋白质乳品研究与发展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对A2型蛋白质乳品的解读。【详情】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友情链接:

红餐网 | 新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