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茶业故事

安京:细品水仙茶,参悟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9-09-09 14:02:27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9日正式对游客开放。作为本届世园会的核心场馆之一,生活体验馆内专门规划了两个展厅作为茶文化体验馆,用以展示和弘扬中华茶文化。

茶文化体验馆开放至今已经举办了数百场主题活动,无论是茶道体验,还是茶礼讲解,或者是茶产品辟谣,都获得了游客们的赞誉。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体验,使游客了解茶文化,其中受到游客们热烈欢迎的活动之一便是水仙茶专场。

图片.png

谈起水仙茶,安京表现出了骨子里的热爱,将自己与水仙茶的邂逅娓娓道来。安京是一位北京茶艺师,目前就任北京茶业企业商会水仙茶产业委员会的水仙秘书,此外也是一位非遗文化爱好者与推广者。安京对水仙茶的喜爱要追溯到多年前偶然在武夷山品尝的第一杯水仙茶,独特的兰香伴着茶汤氤氲,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拜名师,访茶山,学手艺,逐渐地也成为了一位水仙茶的行内人。

安京介绍到,不少人对于水仙茶有一定的误解,每次在茶文化体验馆的活动上,讲的最多的一句都是“水仙茶和水仙花没有任何关系”。的确,相比大多数人甚至都不曾听说过还有这一款茶,但在水仙茶的主产区在福建,这是老茶客们记忆中真正的家乡味道。

水仙茶属于福建乌龙茶类的一种,据建阳县志记载:水仙茶是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县唯一茶树良种,清道光年间瓯宁县禾义里大湖(今建阳小湖镇大湖村)茶农苏氏到邻村祝墩村岩叉山砍柴,在山顶祝桃洞口发现一株茶树,并折枝插植成活,后以压条和茶枝育苗,并以制乌龙茶工艺采制,香奇特,品质优于其他品种。因“祝”字近似当地方言“水”,“祝桃仙”被演化成“水仙茶”,久而被演化成“水仙茶”,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水仙茶在福建有几大产地,主要分为闽北的建阳,建瓯,武夷;闽南的永春,漳平,而其中的头等要属漳平水仙。其实漳平水仙也可以算是乌龙茶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唯一一款乌龙茶中的紧压茶。特殊的工艺,特别的名字,水仙茶注定不凡。

在茶文化体验馆的活动中,特意设计了压制漳平水仙茶饼的互动体验。通常,茶农将新鲜采摘的茶青经过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挑拣之后再进行手工的压制,压制好的漳平水仙茶湿饼用棉纸包好后要马上经过烘焙才能成为成品。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曾亲切地称漳平水仙茶为水仙茶中“公主”。安京说,由于本次茶文化体验馆设在北京,因此兰香清高细长的漳平水仙茶饼更为容易被北方游客所接受。中秋佳节之际,全家团圆之时,边赏明月,边看着在水中绿叶红镶边的茶饼慢慢舒展开来,淡金黄色的茶汤配上袅袅兰香,何等惬意!

图片.png

漳平水仙茶饼不仅制作特别,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最好冷藏保存,一定要100度水来泡制等等,安京在活动现场均一一对游客嘱咐,只为大家能体验到最好的漳平水仙茶饼。

回忆起在茶文化体验馆的经历,安京倍感欣慰。起初,本着以讲座的方式讲述茶文化,如今却一步步走向了以体验为主的交互式活动,然而正是这种亲身参与才引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如今,茶文化正处于亟待复兴的道路上,但是在活动中,反而是年轻人,尤其是小朋友的兴致颇高。压茶饼,学知识,品水仙茶,忙的不亦乐乎,而且在体验过程中,不仅意识到了茶人制茶的辛苦,也体会到了茶带来的特殊的趣味。

图片.png

用心感受茶文化是安京一直坚守的理念,品味一杯茶要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从当下出发,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茶滋味,不局限于茶叶的品质,更不局限于茶具和手法,日本将之称之为“一期一会”,我们叫做“活在当下”。茶文化的复兴不能依赖于知识的灌输,要从引导兴趣入手,从内心体会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文化自古以来渊源流传,如今要复兴必须要走下神坛,安京说,自己作为一个茶艺师,作为一个泡茶人,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为不同的百姓提供适合的茶。


责任编辑:陈思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带您爱上中国茶。【详情】

乘改革开放春风 蒙牛犇向世界...蒙牛乳业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详情】

2018中国特殊食品合作发展...中国特殊食品在2018年迈入了新阶段。【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