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农产品应破除“包销”依赖症
发布时间:2020-08-14 10:22:21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
据媒体报道,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帮扶单位带头参与的消费扶贫切实推动了贫困地区产销对接,给乡亲们的脱贫吃下了定心丸。然而,部分扶贫农产品过于依赖帮扶单位“包销”,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还可能被无良商家“薅羊毛”。网民认为,全面脱贫在即,随着“照顾式”消费扶贫逐步退场,扶贫农产品要破除“包销”依赖症,创新销售思路,开拓销售渠道,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输血”巩固脱贫效果。
网民表示,照顾式“包销”能在前期为扶贫产品增添人气,形成有效的“带动效应”。不过,扶贫产业要想在长期维持销售愿景,还得靠产品质量、服务以及高性价比,单靠帮扶单位兜底式购买,难以提升扶贫产业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容易让个别中间商打出帮扶单位的“感情牌”,肆意抬高扶贫农产品价格,扰乱正常的经济市场秩序。
网民“陈为民”说,“包销”扶贫农产品存在不少弊端。首先,容易造成扶贫农产品销路好、市场受众广、营销收入高的假象。其次,扶贫农产品因“包销”兜底而出现包装粗糙、品牌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打造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陷入“帮扶单位一走、扶贫产业失色”的怪圈,不利于扶贫农产品的长远战略实施。
网民“刘立扬”认为,要想达到真脱贫、实脱贫的效果,扶贫帮扶应该是“造血”式的帮扶。有网民提出,“包销”扶贫农产品只是权宜之策。要想让扶贫农产品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的“摇钱树”,就得在树立品牌、提高质量、完善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打造一支懂经营、善销售、能经济的专业性人才,帮助扶贫农产品真正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陈思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