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狂跌,又曝食安问题,三只松鼠有多难?
发布时间:2021-01-14 11:21:00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三只松鼠近期似乎陷入困境。一边半年内股价腰斩,大股东纷纷减持出逃,财务数据持续增收不增利,沦为电商平台打工人;另一边食品又被市场监管部门检出质量问题,食品质量屡遭投诉。难道三只松鼠真的成也电商,败也电商?
食品质量屡遭投诉,代工模式遭诟病
三只松鼠的代工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公司轻资产运营,保证扩张速度,另一方面,对代工厂的管理决定了三只松鼠不能深入生产环境把握产品质量,导致三只松鼠食品质量参差不齐,遭人诟病。
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1月8日发布的关于6批次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号),2020年10月31日,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执行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在重庆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店抽取了1批次标称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口松子(规格型号:160g/袋;生产日期:2020-05-23)。经检验,“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项目不合格。
在2017年,三只松鼠的开心果也曾被检出不合格。
2017年8月15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总局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17年第135号)显示,天猫超市在天猫(网站)商城销售的标称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22日生产的开心果,霉菌检出值为70 CFU/g,比国家标准规定(不超过25 CFU/g)高出1.8倍。
对此,原芜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处以没收违法所得2505.89元并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另外在2016年,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在食品中添加药品(莲子芯)、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玫瑰果)生产食品,被芜湖市弋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56345.62元。
除被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查出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相关投诉有745条,涉及猪肉脯、蒜香青豆、水果罐头、巴旦木等多种产品。
大股东纷纷减持出逃,半年内股价腰斩
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头顶“国民零食第一股”光环,在上市后曾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
此后,三只松鼠股价一路上涨,在上市一周年前夕迎来了高光时刻。
2020年5月22日,三只松鼠股价曾至盘中探至最高点91.34元,收盘于88.80元。
2020年7月13日,三只松鼠迎来上市一周年,当日开盘价78.66元,收盘价79.77元,盘中最高曾至80.20元,与上市时发行价14.68元相比,大涨443%。
然而,三只松鼠的各大股东却在股价高涨、上市一年解禁期满的时刻,选择减持。
2020年7月8日,三只松鼠发布公告称第二大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第五大股东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计划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9%的公司股份。
一周后,7月15日,三只松鼠再次发布公告,其第三大股东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也拟减持股份不超过3609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9%。
据了解,以上三大股东均为三只松鼠早期投资者,其中NICE GROWTH LIMITED与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为一致行动人,是IDG资本旗下两个境外有限合伙基金;而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则为今日资本旗下基金。在三只松鼠上市时,NICE GROWTH LIMITED、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分别持股20.61%、16.73%和4.22%。
大股东减持引起投资者焦虑,三只松鼠股价势头自此由涨转跌。
2020年12月29日,三只松鼠股价一度跌至上市以来最低价39.25元,最终收盘于40.35元。
至2021年1月12日,三只松鼠收盘价为40.34元,距半年前的股价最高点已跌去一半。
持续增收不增利,或已沦为电商打工人
大股东减持只是压倒三只松鼠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其财务数据已经揭露了股价背后的经营困境。
梳理三只松鼠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发现,虽然营业总收入连年增长,但是净利润自2016年以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在2019年甚至出现大幅下降。
具体来看,扣非净利润2016年为2.47亿元,2017年增长到2.48亿元,2018年略有下滑至2.56亿元,但在2019年大幅下滑近20%至2.05亿元。
横向对比其他上市零食企业,以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为例,三只松鼠的营业总收入虽然远超其他企业,但是扣非净利润却并没有增加多少。恰恰食品2020年1-9月的营业总收入仅是三只松鼠的一半,但是洽洽食品的扣非净利润却是三只松鼠的2倍。
并且,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在各家企业中是最低的。
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或许与三只松鼠严重依赖电商渠道有关。
据其2019年年报,第三方电商平台是公司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营业收入98.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
电商高速发展带来了营业收入连年增长,而三只松鼠付出的销售费用也水涨船高。近年来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基本占据了营业总成本的21%左右。
在信奉“烧钱圈地”的互联网思维中,盈利已经让位给了流量,而三只松鼠似乎已经沦为了电商渠道的打工人。
加码线下布局,能否挽救局面未知
为了改变对电商过于依赖的现状,三只松鼠也在加快线下布局。
据其2020年半年报,对比2019年,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营业收入占比已经减少,报告期内,第三方电商平台营业收入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54%。
以直营的投食店及加盟的联盟小店为代表的线下渠道也有所加强。报告期内,投食店新开38家,截至期末累计139家,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0%;联盟小店新开209家,截至期末累计478家,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9%。
为了提高净利水平,减少线上价格对线下价格的压制情况,在2020年5月21日发布的调研活动信息中三只松鼠也表示,将专门为线下定制商品,同时在基础款上调整规格,线上渠道会根据渠道属性进行产品的差异化。
另外,三只松鼠还计划为加盟松鼠小店的经营者提供3亿元的担保资金,但此举引来了深交所的质疑。
2020年10月26日,深交所向三只松鼠发送关注函,要求三只松鼠就公司与加盟松鼠小店个人经营者的合作模式、准入标准及公司审核程序;公司核定个人经营者担保贷款额度的具体标准,单笔贷款额度范围,公司在单笔贷款中的担保比例;公司如何防范通过为个人提供担保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的风险;如加盟松鼠小店经营者贷款违约,公司拟采取的风险防控情措施等问题进行说明。
对此,三只松鼠于10月28日回复称,公司按合作银行准入条件以及店长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其进行初筛后向合作银行推荐。合作银行会通过查询店长征信情况、人民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等方式,对其进行自主信用等级评定,排除不符合银行风险偏好的贷款人。公司根据合作银行对店长的评级授信结果,确定对单个店长的担保贷款额度。公司和合作银行向店长推出的是供应链金融产品,店长融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仅限用于松鼠小店经营过程中采购三只松鼠品牌商品。对于加盟松鼠小店的个人经营者,公司会进行严格筛查,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公司将定期更新关联方清单,在筛查过程中,会将关联方清单中列示的关联方排除在店长候选名单外。公司为防止店长贷款违约,落实了风险预警;针对店长贷款违约,拟定了风险缓释及处置措施,整体风险可控。
但是线下渠道扩张的代价是管理费用急速上升。根据三只松鼠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管理费用为1.6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17%,占当期净利润63.94%。三只松鼠表示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固定费用增加所致。
不可否认,三只松鼠目前仍是零食市场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但是一方面代工模式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对线上渠道的依赖已经严重影响了三只松鼠的经营业绩。发力线下渠道能否挽救三只松鼠腰斩的股价,仍是未知数。
12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涨幅较大 铁...2020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涨至年内高点。数据显示,12月份CCPI总指数为158点,比上月上涨12点,涨幅8.2%。
你还在用盒马买菜么?去年一年因食品安全...2020年,盒马鲜生因所售食品不合格,已数次被福建、湖南、江苏、山东、上海等地市场监管部门通告,涉及水产品、蔬菜、猪肉等20批次产品。
放开吃 敞开卖 2021年粮食不仅管饱...当前我国在粮食库存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市场监管总局:春节期间强化进口冷链食品...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做好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表示,节日期间,要强化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加快平台推广应用,助力疫情防控。
1月第2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小幅上涨...1月4日至10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65.21点,比前一周上涨3.8点,涨幅2.3%。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