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聚焦

小放牛自称“炒菜界的海底捞”,海底捞不干了:法庭见

发布时间:2021-11-24 10:19:32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王萍

因以“炒菜界的海底捞”进行宣传,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小放牛”)被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告上法庭。11月23日,该案件开庭审理。据起诉书显示,海底捞要求法院判令小放牛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同时登报声明。

小放牛使用海底捞注册商标文字

据天眼查App,小放牛新增一条开庭公告,详情显示,原告为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为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案由为侵害商标权纠纷。

案件起诉书显示,1995年,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简阳市简城镇海底捞火锅就申请注册了“海底捞”商标。2011年“海底捞”为认定为驰名商标。而被告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则在店铺海报、菜单、座牌等众多装潢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上等宣传活动中使用了“炒菜界的‘海底捞’”标志,并通过颜色、分行等排版方式对“海底捞”文字进行突出,而且使用的“海底捞”三字与原告注册商标组成文字完全相同。

11月23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小放牛,相关负责人称,案件已于11月23日上午开庭审理。“‘炒菜界的海底捞’不是我们率先提出,是顾客在给我们的评论和反馈中反复提及的。这是顾客给予小放牛服务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海底捞的肯定。我们也从未想过故意‘攀附’海底捞,只是提炼顾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为传播点。”对方同时称,海底捞一直是行业学习的榜样,“我们愿意追随海底捞,为顾客提供暖心的服务,给顾客提供美好的就餐体验。”

海底捞称去年5月起展开维权

海底捞在起诉书中称,小放牛以“海底捞”来比拟自身商标,目的是为了借助“海底捞”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同时,被告的使用行为还导致原告的声誉与之捆绑,在消费者对被告服务产生负面评价时,同时造成贬损原告声誉的效果。通过大众点评等消费者评价可见,小放牛提供服务的质量存在与实际不符。小放牛不当使用了原告所拥有的品牌及经营优势,从而作出了虚假或者引入误解的商业宣传,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构成虚假宣传。

根据起诉书,海底捞要求法院判令小放牛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人民币100万元,并在其经营门店、官方微信公众号、美团、饿了么及门店所在地市知名报刊显著位置连续刊登声明至少30天,就其侵权行为消除影响。

11月23日下午,海底捞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小放牛未经许可或授权,在其店铺的海报、菜单、座牌等众多装潢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上等宣传活动中,都使用了“海底捞”品牌字样,并将其作为主要宣传用语。海底捞自2020年5月起,先后通过公函和律师函沟通交涉,希望该公司停止侵权,均未获得解决。“我们欢迎同行之间的交流,相信互相借鉴能够推动行业的进步。所有的商业行为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不应滥用善意而损害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我们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的合法权益,愿携手在尊重法律、依法经营的前提下,共建有序良好的商业环境。”

责任编辑:

贝因美 和中国妈妈在一起贝因美以“爱”为基础,帮助亲子家庭健康幸福。【详情】

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聚焦稻香村、泥人张等老字号典型案例。【详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