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滚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发 “李文达奖励金”表彰突出贡献者

发布时间:2019-11-18 15:46:42 | 来源:中国网食品 | 作者:

“一个企业能够对传统食品工业坚守131年,并且将产品带向全球,这是中国食品工业的伟大成功。鉴于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选择了李锦记,作为‘科技创新奖之突出贡献奖’的长期合作伙伴,并以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的名义设立‘李文达奖励金’,以此激励为中国食品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11月13日,2019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颁发“科技创新奖之突出贡献奖”时这样介绍了“李文达奖励金”。

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左五)代表李文达,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左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左七),共同为获得“李文达奖励金”表彰的获奖者颁奖

本次获得“李文达奖励金”表彰的“科技创新奖之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吴清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主任医师丁钢强,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教授马海乐等共12位杰出人士。孟素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以及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共同为获得“李文达奖励金”表彰的获得者颁奖。

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

“李锦记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李文达先生,他做的是关系未来中国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事业。‘李文达奖励金’的设立,不仅可以让大家以这种方式记住这些忠诚的、对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家,也让企业家以这种方式贡献他们的爱心。”孟素荷表示。

事实的确如孟素荷所言,现任李锦记集团主席的李文达,其之于百年李锦记,甚至中国食品行业,都是一个“传奇”。

从澳门再到澳门

李文达的“传奇”要从他的祖父,也就是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说起。

1888年,李锦裳来到今天的广东珠海南水。提起祖父,李文达回忆说:“祖父为了谋生,开了个小茶寮,兼卖蚝豉。有次煮蚝做蚝豉忘记熄火,锅中的蚝水变成了黑色糊状的液体。他舍不得扔,尝了一下,觉得味道鲜美,便放在茶寮里卖,这便有了蚝油和李锦记的诞生。”

位于澳门新马路611号的李锦记百年老店

从珠海南水起家的李锦记,在1902年搬迁到了商业贸易更为活跃的澳门。后来租下澳门人流量较旺的新马路611号作为店铺。李锦记当时虽然只是一家蚝油作坊,但其口碑很好,很早就树立起“李锦记蚝油品质最佳”的名声。

李锦记创业40年后,1929年1月5日,李文达在澳门出生。这一时期,蚝油已成为澳门著名的特产。当时澳门蚝油庄有十多家,街道上蚝油庄林立,除供应当地的高档酒楼外,还销往北美的中餐馆。在李文达4岁那年,父亲和伯父决定将经营重心转到已经成为国际转口贸易港的香港,于是就在中环开了李锦记在香港的旗舰店。不过,当时还年幼的李文达仍留在澳门生活和求学。李文达的一位同学曾说:“李文达上进心强得不得了,满脑子想做生意,而且在升上初中时已专注于蚝油了。”

1946年,年仅17岁的李文达来到广州,在大德路的一间铺面中生产和销售蚝油。李文达回忆说,每天他要骑着单车将生产出的蚝油,送到广州街头的各大酒楼或云吞面铺。一番努力之下,李锦记蚝油在广州的餐饮界中名声渐起。

然而,伴随时局的动荡,没过多久,李文达不得已离开广州。李文达这样回忆回到澳门时的情景:“父亲不同意我加入李锦记,我便说那不如自己做生意,他同意,并将他在新马路的一间店铺给我,于是我便自立门户,当时主要是做贸易生意,将一些港澳采购的百货转售至非洲。”

尽管李文达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命运的车轮并未一直这样按部就班的转下去。不久之后,李文达的人生轨迹将重新与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与李锦记发生割舍不断的交集。

“李文达的李锦记”

1955年,李文达携新婚妻子蔡美灵从澳门搬到香港,在这之后李文达开始逐渐更深层次的涉足李锦记的业务。不久之后,李文达亲自设计了李锦记的新商标和包装,希望令李锦记的品牌形象更加突出。1969年,为改善澳门李锦记的业务,他还想出搞批发的点子,让李锦记在澳门的营业额回升,解决澳门业务的亏损问题。

人生的道路,没有可能一路平坦而毫无风浪波折,对于李文达来说也是如此。

在李文达重投李锦记怀抱后,李文达固然希望重振李锦记,然而,奈何事事受制于家族的人多口杂以及观点看法各异,所以李文达无法照自己的判断和思路走。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72年。

1972年,在历经家族分家之后,李文达开始全盘执掌李锦记。这对李锦记未来的蚝油版图而言,可谓是一个重大转机,对于李文达个人来说,他可以开展他脑中酝酿已久的蓝图,构建“李文达的李锦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锦记推出的“熊猫牌蚝油”

这一年,李文达做了个大胆的策略转变,推出工薪阶层也吃得起的平价蚝油。当年,恰逢美国总统尼克松破冰访华,中国送给尼克松两只熊猫作为国礼。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美国扩大市场的李文达灵机一动,认为不妨推出一款“熊猫牌蚝油”。然而,熊猫牌蚝油推出后,起初卖得并不好。

李文达并不服气。他亲赴美国,一连几天,待在洛杉矶和纽约的唐人街超市里寻找答案。他敏锐地发现,自己的判断并没有错,平价蚝油绝对有市场,需要改进的,只是行销上的细节与新品牌的形象而已。譬如,熊猫牌蚝油的包装颜色不够鲜艳,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不够突出。于是,他讯速将熊猫牌蚝油的包装主色由黄变红,以增强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针对经销商们担心存货的疑虑,李文达让他们尽管先拿货,卖完了再付货款。

恰逢当时华人移民潮涌入美国,中式餐饮业蓬勃发展,熊猫牌蚝油在美国大获成功。

“他好像一个战略家”

伴随熊猫牌蚝油的成功,扩大产能就被李文达提上议程。1976年投产的黄竹坑厂房,以及1982年建成的田湾厂房,虽然在机械化效率上有了极大提升,但是依然无法满足迅速扩展的市场需求。

1984年,李文达选择在香港大埔工业区兴建更新、更大、更现代的厂房。1988年是李锦记创业一百周年,李文达特意选择在当年的8月8日,在李锦记的大埔厂房生产出第一樽蚝油。李文达希望借助大埔厂房进一步迈向中国内地乃至全世界。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主要盛行于广东地区的粤菜,逐渐开始在全国流行。李文达相信:“中国人的勤劳举世闻名,用不了多久,会有更多的人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去餐馆吃蚝油生菜,买李锦记的蚝油等各式酱料。所以,要有耐心,等待中国内地市场的成长。”

不久,李文达拟定了这样的发展计划:先在内地建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再培育市场,等待着它慢慢成熟。

1996年建成投产的新会工厂,是李锦记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1993年和1996年,黄埔和新会工厂的相继运行。这一方面实现了李锦记产品在中国内地的本土化生产,大幅降低了产品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得起;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基地更加贴近客户,所以有助于李锦记了解内地市场特性,并迅速提高品牌在内地知名度。

近些年,李锦记相继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等国际盛事的指定调味品。如今,李锦记的200多款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2018年4月21日,在李锦记130周年创业纪念日晚会上,“李文达奖励金”正式启动

鉴于李文达以及他所执掌的李锦记在中国食品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8年4月21日,在李锦记130周年创业纪念日晚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决定,在 “科技创新奖之突出贡献奖”中,首次设立以人物命名的“李文达奖励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希望通过“李文达奖励金”的设立,让李文达先生的公益心得以绵延,让近90岁高龄的李文达先生的事迹和名字,如同李锦记的发展一样,永远融入世界食品之林的伟大进程中。

历时近两年,经过严格的推荐与评审程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决定对吴清平等12名杰出人士,颁发以李文达命名的“科技创新奖之突出贡献奖”。在11月13日的颁奖仪式上,李惠中表示:“很高兴今天能代表我的父亲李文达先生来颁发这个奖项。衷心恭喜各位获奖者!李锦记也将继续携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为食品行业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曾这样评价李文达:“他好像一个战略家,每次都能看到遥远的机会。那些机会看似遥不可及,但很快就会出现在家族行进的前方。”事实上,如今在李文达带领下的李锦记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也的确证明了李文达的超强领导力,不愧为百年李锦记背后的传奇“战略家”。

责任编辑:陈思

第29届中国厨师节展大师厨艺,品津门美食,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详情】

科学饮水 健康生活关注中国网食品频道饮用水专题。【详情】

农资经营讲诚信 农安信用保安...2019年质量兴农万里行再出发!【详情】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带您爱上中国茶。【详情】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关于我们ABOUT US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权说明COPYRIGHT NOTICE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