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好粮食供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1-04 09:54:50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 乔金亮
——访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如何理解、怎样落实这些部署?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在这样的高起点上,粮食是否还需要继续增产?如何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唐仁健: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要害中的要害”。尽管粮食生产这些年总体形势不错,已经实现了“十七连丰”,但是不能因此有丝毫放松。必须清醒认识到,粮食供给仍然处在紧平衡状态,要始终把粮食生产这根弦绷得很紧很紧。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又是建党100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尤其重大。因此,农业农村系统也要立下“军令状”,全年粮食产量要确保在13000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具体要做到“两稳一增”:稳口粮,就是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南方双季稻2020年扩种面积要稳住,同时要提高单产。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稳大豆,就是要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豆制品等食用大豆国内自给。增玉米,就是要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把国务院明确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各省,把面积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把产量目标作为参考性指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5亿亩以上。要完善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要坚持科学抗灾,做好监测防范,一手防“天灾”,一手防“病虫”。
在确保产量的基础上,要着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产能稳步提升,确保需要的时候产得出、供得上。特别是要抓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要害,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保护好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记者:会议明确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如何打好这场翻身仗?
唐仁健: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1%。总体上,我国种子供应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管控的。
但也要看到,我国种业自主创新确实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会议的要求很有针对性,就是要补上这块短板。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主要是干三件事:
打牢基础,就是要抓种质资源库和种业基地建设。重点建好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三大种质资源库。这是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抓好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继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高质量打造国家南繁硅谷等种业基地,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
加快创新,就是要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持续抓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水稻、小麦方面,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同时要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培育主体,就是要抓好龙头企业和营商环境。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战略力量。
记者:会议对耕地保护和建设提出了要求。我国耕地现状怎么样?如何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
唐仁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也使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状态,导致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耕地资源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更加紧缺。解决好耕地问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要确保耕地数量,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必须严防死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这条红线。同时,必须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这方面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压实地方责任,与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衔接,让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不吃亏、有动力。
要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打牢稳产高产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对粮食和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编制实施新一轮规划,细化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全程动态监测监管,统一上图入库管理,形成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增加了25%,相关建设任务已经下发到各省。
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采取哪些举措?
唐仁健:到2020年年底,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但也要认识到,虽然脱贫地区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横向看,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农村还有不少收入略高于贫困线的边缘户,一遇到波动,很容易返贫或致贫。
脱贫攻坚收官之后,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用乡村振兴的办法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确保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步伐。为做好衔接工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要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扶上马”再“送一程”。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紧研究制定衔接工作的配套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各项政策延续调整优化的具体安排,加快健全完善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二是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加快补上水利、道路、电力、能源、网络等方面短板。四是借鉴脱贫攻坚的办法推进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移植过来。
责任编辑:陈思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理性选择奶粉。【详情】
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蒙牛乳业推动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新华网食品 | 中国经济网食品 | 人民网食品 | 央视网美食 | 光明网食品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红餐网 |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新闻热线:010-88564110
投诉建议:010-88564110
电子邮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网食品”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